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8-01-29 09:05:01
用最嚴制度呵護綠水青山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定(試行)》明確,今年起,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由試點階段進入全面推開階段。
從2015年開始試點到2018年全面推開,3年時間里,全國共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項目800多個,涉及領導干部1200多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連日來,各省區市陸續召開人大、政協“兩會”,生態環境保護成為各地“兩會”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生態環境審計正倒逼黨員領導干部成為當地生態保護的“守門員”。
領導干部離任不僅要算“經濟賬”,還要算“生態賬”
2015年11月,《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方案》出臺。方案明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2015年至2017年分階段分步驟實施,2017年制定出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暫行規定,2018年開始建立經常性的審計制度。
彼時,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還是個新事物。審什么,怎么審?許多人都是一頭霧水。
2015年,湖南省婁底市等被審計署選為全國首批審計試點。2016年,河北省、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等40個地區開展了審計試點;2017年,山西等省(市)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干部也被納入審計試點中。按照方案規定,審計的主要內容,是被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情況。對人為因素造成自然資源資產數量減少的、質量下降的、環境惡化的、污染比較嚴重的問題,實事求是地界定領導干部應承擔的責任。
這意味著,領導干部離任不只要算“經濟賬”,還要算一筆“生態賬”。而此前,對領導干部的管理,基本上沒有自然資源核算的概念,領導干部離任,政績考核的主要指標是GDP。
“你上任時,這里有多少‘家底’;你離任時,又留下多少‘家底’。你的來去,在這片土地上印下了怎樣的痕跡,又為它留下了多少可持續發展力?”浙江省湖州市審計局局長童建華表示,離任審計就是要展現干部任職前后自然資源及生態環境質量變化狀況,曬出自然資源“家底”,算好地方“自然資源賬”。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一個全新的審計模式、審計領域。如何審才能客觀評價、摸清“家底”?各試點地區進行了創新嘗試,趟出了一條逐步清晰的自然資源資產保護之路。
——聚焦“重點”。包括重點地區、重點資源、重點問題。如,浙江省湖州市以森林資源、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為審計重點;陜西省延安市以國土資源、林業資源、水資源和環境保護為審計重點。
——借力技術手段。耕地、林地數據如何確保真實性?山高路遠,礦山開發、生態紅線劃定的實際情況如何一一核實?沒有現成經驗怎么辦?湖北省十堰市運用“大數據”、地理信息技術、衛星遙感影像、無人機等技術手段,拓展數據的收集分析辦法。福建省莆田市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及綜合分析方法,對國土、林業、海洋等自然資源資產在數量、質量等方面的變化進行核查,為審計試點工作提供了技術路線和工作經驗。
——完善評價指標。江蘇省南通市針對“如何評價”這個難點,緊扣資源環境政策執行情況、資源環境責任履行情況、生態保護資金投入績效情況三個重點,從資源保有和消耗、資源環境損害及治理、生態恢復和效益等6個方面修改完善了評價指標,力爭全面、正確、客觀評價履職情況。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設美麗中國
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審計署有關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正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曾在去年的采訪中表示,過去的5年,是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密度最高、推進最快、力度最大、成效最多的五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的38次會議中,涉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有20次。2015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制定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確定的79項改革任務中,73項全部完成。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新階段,生態保護也告別單打獨斗,越來越講求制度頂層設計整體性、協同性和系統性。5年來,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的“四梁八柱”橫空出世。2015年4月,《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印發,隨后,《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辦法(試行)》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政策、措施陸續發布實施,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黨的十九大針對“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做出了全面細致的部署。要求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等。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名譽理事長曲格平認為:“這是一份詳實的生態環境保護任務清單,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家、民族可持續發展高度負責的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對百姓期待的有力回應。”
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有關專家表示,建立健全包括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在內的嚴格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就是要推動領導干部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和正確的政績觀。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必須認識到,土壤、空氣、水等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不僅關乎民眾“幸福感”,還影響國家可持續發展。實現全面小康,經濟要上臺階,生態文明也要上臺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各地考核的“指揮棒”越來越強調“綠色導向”。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促使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始終沿著有利于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前進。
2017年12月,北京市出臺《北京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北京市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和《北京市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公眾對生態環境質量滿意程度首次被納入考核指標。
福建省廈門市自2013年就開始推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如今已將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績效的權重由4%提高到25%,在全市范圍內真正樹立起“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生態政績觀。
湖北省宜都市委書記羅聯峰表示:“一方面是有壓力,更多的是有動力。因為水、林木、土地等這些自然資源資產的使用消耗似乎歷來與經濟發展成正比,將它們與領導干部執政的評價聯系起來,是對領導干部的執政理念、發展理念、政績觀以及平衡能力的一種綜合考評。但更重要的是,這種考評是老百姓非常重視的,事關老百姓能不能看得見青山綠水,責任重大。”
“我在離任章村鎮黨委書記前收到了審計報告,客觀反映了我在任期間全鎮自然資源保護、生態建設等情況。”浙江省安吉縣孝豐鎮黨委書記戎露波說,“生態履職責任審計制度時刻提醒我在工作中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促進自然資源資產節約集約利用和生態環境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
有專家表示,只有壓實責任、從嚴監管,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才能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才能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2017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發出通報,當地100多名領導干部被問責,引發社會公眾廣泛關注。湖北省武漢市自2014年試點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以來,已有20多名干部被問責追責和追究刑事責任,其中8人被撤職。
事實表明,誰損害環境,誰必將付出慘痛的代價。這時刻提醒著各級黨政領導干部,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決不能以犧牲后代人的利益為代價換取當代人的富足。
(參與采寫:本報記者鄒太平、顏新文、付金泉,通訊員蔡鑫樺、吳震、苗劍鑫)(鄭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