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03-29 09:09:03
人工智能走進中小學課堂——
為科學素質教育添“新綠”(在一線)
董洪亮 和海佳
3月仲春,北京大學附屬小學的科學素質課上,小學生們正坐在互動教室里接受電腦編程和人工智能教育,一個個圖形化的程序模塊在孩子們的電腦屏幕上搭建起來。此堂素質教育課通過圖形化編程工具講述了遺傳算法、神經網絡等人工智能知識,抽象內容憑借游戲化教學過程與圖形化編程形式得以生動有趣地呈現。
在科技進步與社會需求的共同促進下,從小學課堂到高等學府,人工智能教育已遍地開花。日前,南京大學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今年將開始招生,培育人工智能領域人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郭元婕表示,人工智能是青少年科學素質的新鮮內容,我們已迎來科技創新型社會,人工智能將融入社會各行業和百姓生活中,所以人工智能教育要從青少年抓起。
培養青少年創新興趣
“完全‘供不應求’,編程課是最受學生歡迎的科學素質課程,剛開課就爆滿,孩子們都爭著報名,學習興趣特別濃厚。但現在北京中小學相關課程不多,課程難度不高。”北京東城區史家小學分校副校長紀宏向記者描述起北京中小學校目前開展編程課的情形。
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探索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與創新意識,養成數字化學習習慣。
哈特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禮進接受筆者采訪時說:“人工智能會加快進入社會各個行業,應不斷提升編程等人工智能課的教學質量,以培養學生科學興趣,還要通過互聯網讓山區孩子也能學到人工智能課。”
“現在我們注重抓邏輯思維課程和科學教育,今年寒假我們帶學生了解機器人制作專利申請,讓孩子們從小既有科技素質,也建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通州區第一實驗小學主任張麗霞稱。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校設置人工智能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于樂的編程教學軟件、游戲的開發和推廣。支持開展人工智能競賽,鼓勵進行形式多樣的人工智能科普創作,鼓勵科學家參與人工智能科普。鼓勵高校在原有基礎上拓寬人工智能專業教育內容,形成“人工智能+X”復合專業培養新模式,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等機構合作開展人工智能學科建設。還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開展智能校園建設,推動人工智能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
喜迎“人機共教”新機遇
人工智能被寫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引起社會尤其是教育界的高度關注。“人工智能時代剛剛來臨,人工智能方面人才缺口大,國內中小學校的科學教育課程也亟待加強,這是促進素質教育的有力突破口。”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郁波說。
記者注意到,伴隨互聯網和大數據信息技術的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已成為當前國內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越來越多學校和企業攜手,發揮雙方優勢助推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深圳點貓科技有限公司(編程貓)2017年先后與全國千余所學校合作,為這些學校提供免費課程內容與教師培訓,新穎的教學形式與課程深受學生與教師喜愛。校企合作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學校缺乏自主教研能力,教師素質不過關;另一方面是由于企業具備較前沿的教研和人才培育能力,能有效幫助有需求的院校建立健全系統的人工智能學科知識。中科視拓人工智能公司的研究人員介紹,其研發的“人工智能進課堂”課程目前已在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正式開課,課程對學生進行人工智能啟蒙教育,讓學生了解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及實際應用,還包含目標檢測和人臉識別這兩個人工智能的實踐環節。
“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不僅是學生,教育工作者也要適應這一嶄新變化。今年1月發布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教育部教師工作司2018年工作要點》進一步指出,探索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支持教師決策、教師教育、教育教學、精準扶貧的新路徑,支持部分學校引入人工智能教學實驗。
“未來的教育也會進入‘人機共教’時代,未來智能機器人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從教。”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朱永新表示,以知識傳授為主體的傳統課堂將發生轉變,“未來的教師,會從現在大量重復性和繁瑣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他們要嫻熟地運用智能機器人,獲取教育資源,運用數據處理技術,分析教學案例和化解問題。”
深圳點貓科技有限公司(編程貓)負責人李天馳稱,現在已有24個國家將編程課納入基礎教育體系,國家重視人工智能教育與日俱增,但目前我國還存在編程課程培訓體系不健全、中小學師資匱乏等難題,這需要校企雙方更深入地共同解決。
信息數字化社會中,人工智能無處不在,人工智能是改變人類未來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北京市海淀區雙榆樹第一小學校長丁鳳良說:“讓人工智能融入中小學課堂,助推國民科學創新素質提高,為國家人工智能發展培育種子力量,是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應擔起的社會責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