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8-04-13 18:37:04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記者李仁虎)4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根治“投資依賴癥”》的評論。“現在不知道怎么干活了。”最近,北方某省好幾位市縣領導負責同志向記者抱怨,政府投資減少、舉債受控、項目壓縮,“沒法弄了”。多年來,依靠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經濟的做法,正在受到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空前挑戰,但“投資依賴癥”的習慣思維仍然很頑固。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是跑在最前面的馬車,拉動作用最有效,發揮作用最大,地方政府運用最為得心應手,也最受地方領導干部歡迎。只要有政府投資,就自然有項目,有項目就能拉動GDP上漲。在以GDP為導向的政績觀下,地方政府樂此不疲,“跑部錢進”“跑項目錢進”是地方最大的沖動。
固定資產投資為地方和國家經濟發展、改變落后面貌、經濟高速增長發揮了巨大作用,地方對投資情有獨鐘可以理解。但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高速增長過程中伴隨而生的負面效應日益顯現。比如,高舉債累積的金融風險在加劇,霧霾、重金屬污染等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和身心健康,同時在以效率為先的高速發展中公平原則失調。顯然,高速發展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發展模式不可持續。
十九大之后召開的首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然要求。
高質量與高速度的本質區別是前者以內生增長為主,后者以投資拉動為主,前者追求的是質量、安全、綠色,后者重在速度、規模、數量,前者是集約式經營,后者是粗放式經營。
習慣于傳統的投資驅動型工作方式,忽然轉換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式,不少領導干部不熟悉、不適應,心理排斥對抗,不主動應對,而是消極應付。在這種消極排斥的心理情緒下,工作上表現出不作為、懶作為、被動作為,群眾對這種“懶政”“怠政”的行為反響強烈。“投資依賴癥”不除,高質量發展難行,并最終延誤地方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每一次戰略調整都是一次重大機遇,早年發展鄉鎮企業、建立特區如此,近年來互聯網經濟、人工智能莫不如此。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我們不能再走主要依靠投資拉動的老路子,要走一條依靠科技和人才發展的新路子。高質量發展仍然離不開固定資產投資,但投資特別是政府投資要退到次要的位置,投資是高質量發展的條件之一,但不再是前提條件和必備條件。
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科技、人才、環境和效率。地方政府要把工作重點聚集到科技上,提高現有產業科技含量,著力發展符合未來方向和本地實際的科技產業,從一個產品、一個企業突破開始,持之以恒發力。沒有人才就沒有科技,人才戰略要兩條腿走路,即自主培養人才和引進人才并重。打造良好的投資創業、講誠信重法治的環境,栽得梧桐樹自有鳳凰來,以優質環境吸引社會資本前來投資創業,是解決當前政府投資難以滿足需求最有效的途徑。提高政府部門辦事效率,提供優質配套服務。軟環境能夠鋪出一條經濟發展的硬路子。
實現科技突破、人才集聚,建設環境和效率高地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領導干部必須有功成不必在我、一錘子一錘子釘釘子的精神,久久為功方能見效。而一個缺資源、缺資金的落后地區,憑借科技、人才、環境和效率完全可以實現“彎道超車”。
一些領導對高質量發展不以為然,對“投資依賴”仍心存僥幸。殊不知,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和經濟發展的規律如滾滾長江浩浩東流勢不可擋,與其消極應付不如主動適應,要盡快丟掉依靠賣資源、鋪攤子、粗放型、求數量來發展經濟的幻想,盡快大力轉變觀念,大力轉變工作方式,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大潮中搶占先機、贏得頭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