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18-05-14 09:52:05
除了數量 全科醫生培養還缺什么
“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已達25.3萬人,每萬人口擁有全科醫生1.8人,5年來全科醫生總人數增長了1倍。”近日,在2018年全科醫師培訓高峰論壇暨第十五屆社區衛生與全科醫學學術年會上,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給出的一連串數字,傳遞出我國全科醫生培養不斷加速的積極信號。
資料圖:醫生在檢查病人情況。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健康中國戰略下,培養充足合格的全科醫生以強基層成為我國推動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支柱性舉措。然而,相對于2018年1月國辦印發的《關于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中提出的具體目標——“到2020年,全科醫生達到30萬人,城鄉每萬居民擁有2至3名合格全科醫生;到2030年,全科醫生達到70萬人,城鄉每萬居民擁有5名合格全科醫生”,缺口仍十分明顯。
全科醫生質量亟待提升
家住北京石景山區的張阿姨今年65歲,患有高血壓。盡管知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有全科醫生接診,但她一不舒服仍選擇直接去大醫院就診。這種對基層全科醫生服務能力的疑慮成為當前推進分級診療的一大障礙。
“從全科醫生的質量來看,當前基層臨床醫生本科及以上學歷不到40%,且多數沒有接受過嚴格規范的住院醫師培訓,與居民的健康需求差距仍較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坦言,這凸顯出全科醫生培養的重要性。
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我國全科醫生的培養模式主要以5年大學教育加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簡稱“住培”)的“5+3”為主體、3年大專教育加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的“3+2”為補充。當前,我國已有一批高等醫學院校開展了全科醫學教育,73所高校開展了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遴選認定了744家國家級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基地(含中醫全科基地185家),在培全科專業住院醫師3.4萬人。
“我國全科醫生培養體系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院校全科醫學教育不斷深化。”張雁靈說,“也要看到,當前我國全科醫生的缺口,每年需要培養4萬人以上來填補,這樣才能滿足發展的目標。但我國全科醫生專業的培訓基地和培訓容量都不能滿足需求。”
曾益新也指出,在全科醫生培養上,我國當前培養體系不健全,學科建設薄弱,師資隊伍匱乏,培養質量有待提升。“這些問題不解決,分級診療制度將難以真正全面建立。”
高校全科醫學課程和師資有待加強
作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扎實的院校醫學教育對于合格的全科醫生必不可少。然而,“現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還沒有普遍將全科醫生作為所有臨床醫學生的培訓課程。”曾益新說。
一份由中國醫師協會全科醫師分會副會長、首都醫科大學教授郭愛民主持開展的,針對全國開設臨床醫學專業的131所院校的調查顯示,自2011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起,我國高校迎來了全科醫學教育建設的小高峰。當前,約68.3%的院校建立了全科醫學教學機構,但其中近70%是二級學院下設的教研室,尚有三成院校尚未建立全科醫學教學機構。這其中,針對全科醫學,僅有6所院校設有博士培養點,31所院校設有碩士培養點。
在全科教學師資上,調查顯示,擁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的教師約占總體的36.6%和45.1%,而16.3%的師資僅擁有本科學歷。在職稱分布上,只有約一半左右的師資擁有副高和正高職稱,擁有中級職稱的師資占到了三成以上,而初級以下職稱的教師仍占到10%以上。
“由以上調查可見,近年來全科醫生教育機構數量增加的同時,發展仍參差不齊。在教師隊伍上,缺乏專職全科師資、大多數高校未給社區師資認定、未建立全科醫學教學系列職稱等問題凸顯。此外在課程設置上,我們發現普遍存在缺乏社區實習的問題,全科臨床實踐教育仍然發展落后。”郭愛民說。
北京大學醫學部全科醫學系主任遲春花對此表示認同。她指出,英國擁有世界上公認最好的全科醫生培訓體系。其醫學院校普遍高度重視全科醫學教育,所有醫學院都設有全科醫學系,所有的臨床醫學生在校期間都要學習全科醫學,1年級就開始到全科診所見習,3年級后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醫院病房或者全科診所見習、實習,以熟悉全科醫學,樹立全科醫學理念。“每一位醫學生均接受了系統規范的全科醫學教育,這是英國全科醫生制度取得成功的一大因素,對我們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住培基地管理有望更趨嚴格
接受了完整系統的院校醫學教育,就可以勝任全科醫生了嗎?“我們要認識到,這樣的畢業生距離全科醫生崗位的需求還有一定差距,所以在他職業生涯的起始階段還要接受針對臨床能力的規范化培養,即邊工作邊培訓的住培。”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教司巡視員金生國指出,我國當前正在擴大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招收規模,力爭到2020年全科專業占當年總招生計劃的20%。
根據2018年1月國辦發布的相關意見,作為培訓基地的綜合醫院需獨立設置全科醫學科,增加全科醫療診療科目,以人才培養為目的,開展全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
然而,中國醫師協會的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全科醫生的住培基地還沒有普遍設置全科課程,仍有較多基地沒有按要求建立全科醫學教學小組。有的基地不具備社區衛生服務的完整功能,甚至沒有設置全科醫學科。而有的基地容量不能滿足培訓要求,同時是2~3家臨床基地的協作社區,一次接納太多學員,培訓質量也不能得到有效保證。
近年來,中國醫師協會承擔著全科醫生培養的相關工作。針對這些問題,張雁靈表示,協會將組織對全科基地建設進行督導評估檢查,建立綜合評估、專業評估與飛行檢查相結合的常態化評估機制,持續向各省及基地傳遞評估壓力,達到“以評促建、以評促優”目的。同時維護全科學員權益,對實名投訴、群體投訴、問題集中的事項和涉及的地區、基地等,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提出專項調查和處理意見;對投訴較多、問題嚴重、整改不力的基地,建議取消基地資格。
遲春花則指出,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有著嚴格的全科醫生住培基地管理規則,對全科醫生住院醫師培訓期間負責診療的病人數量有著嚴格的要求,不能提供足夠病人的培訓基地將被取消培訓資格,不能完成規定要求的住院醫師會被要求推遲畢業。“以上嚴格科學的制度設計,將有效提升住培全科醫生的質量。”
“應該看到,培養一大批合格的健康守門人,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我們仍任重道遠,這將為推進分級診療、深化醫改提供可靠的保障。”張雁靈說。
(本報記者 楊舒)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