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05-16 08:04:05
資料圖
“車不能過,還有腳不能到的地方嗎?”前不久,一位副市長到山區訪貧,因為路滑不能行車,遂改成徒步走訪。他與未建新房的貧困戶一一面談,摸清真實情況后,才放心離去。這種執著,贏得當地群眾點贊。
緊盯問題,不畏險阻,到群眾最需要、發展最困難的地方去,體現的是訪真貧的態度、真調研的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調研新風勁吹,干部下基層勤了,問的問題也更接地氣。對此,群眾看在眼里。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走過場、重擺拍的作秀式調研,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的踩點式調研,先出報告、再找例證的逆向式調研。種種調研虛浮癥,調而不研、回避落實,違背了調研的初衷,暴露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積弊,不能不引起警惕。
腳下有泥,心中才有底。如同聲音隔墻傳遞會有所損失,調研如果不是“一竿子插到底”,就難以掌握第一手資料。周恩來同志曾到上海一家鋼鐵廠調研,看到轉爐車間的工人操作時都汗流滿面,他隨即指示要關心工人疾苦、改善工人生產條件。不久后,國務院就發出了工業企業必須認真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要了解情況,就得學習,就得調查。實打實調研,不憑想象辦事,依靠事實說話,制定措施、布置工作才能更具針對性、實效性。
不可否認,如今交通、通信十分發達,無論是通過專題匯報,還是視頻直播,都能比以往更快捷地了解基層情況。然而,仍有必要強調“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接地氣、通下情”,因為通過實地走訪、當面交談,總能聊出一些平常不太能想到的問題,從而糾正一些認識上的偏差。1961年春,鄧小平同志深入京郊農村調查,在公共食堂仔細察看,發現了難以下咽的棒核兒面窩頭。正因有了真實的所見所聞,才有了后來他作出的關于調整社隊規模、公共食堂等方面問題的報告。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調研的過程,往往是提高認識能力、判斷能力的過程,省略不得,更馬虎不得。
領導干部是不是把調研當回事,有沒有把民生工作放在心上,群眾心中有桿秤。摸摸被褥暖不暖和,看看帳篷有沒有加厚,嘗嘗農民家里的水好不好喝,和鄉親們一起盤腿而坐、細心交談……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用腳步丈量著祖國的山山水水,深入基層調研,到過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廣大城鄉。一位村民感慨:總書記關心的問題特別具體,都是老百姓的日常生計。其實,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會沉淀多少真情。對治理者來說,扎實走訪、考察也能增進與群眾之間的感情,這正是調研的意義所在。
毛澤東同志說:“我的經驗歷來如此,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一經調查研究,辦法就出來了,問題就解決了。”行走在基層,扭住真問題,不斷提高調查研究能力與水平,我們的決策才能更科學、更具針對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