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8-05-18 21:48:05
新華社2018年5月11日至2018年5月17日國內新聞照片一周精選。
“天坑”生態之美
時值初夏,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鑼圈巖村,一個深達290余米的天坑里綠意濃濃。天坑底部面積近百畝,地貌和氣候特征獨特,造就了“天坑植物園”較為獨立的生態系統。
新華社發(宋文 攝)
科技之光
5月15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實驗室內,金賢敏教授展示制備的芯片。
近日,我國研究人員制備出大規模光量子芯片,并成功進行了一種重要的模擬量子計算演示。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的研究顯示,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通過“飛秒激光直寫”技術制備出節點數達49×49的光量子計算芯片。金賢敏介紹,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光量子計算芯片。
新華社記者丁汀
鶴舞人間
4月29日,一只白鶴在朝陽中的莫莫格濕地上空飛翔。
目前,全世界共有9條候鳥遷徙路線,它們幾乎涉及全球所有的重要濕地。9條路線中,“東亞—澳大利亞”線路是白鶴的“專屬通道”——全球僅存的3500多只白鶴中,有近90%每年要在這條線路上遷徙。每逢春夏之交,陸續北歸的白鶴都要在這條線路上的、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的莫莫格濕地停歇休養。
新華社記者王昊飛攝
苗寨起新樓 一戶百家幫
烏英苗寨村民們用木錘加固屋架(2017年11月16日攝)。
烏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140戶人家均居住在古老的苗族吊腳樓里,這些吊腳樓大多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和廣西農村危舊房改造計劃的實施,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修建新的吊腳樓。
一棟吊腳樓的修建,幾十上百根木料木枋,幾乎不用一釘一鉚,全用榫卯、穿斗方式連接。一棟吊腳樓從挖地基、抬木頭、設計加工、豎屋、蓋瓦、鑲板壁等,到最后正式居住,至少需要數月時間,整個過程最重要的就是豎屋。豎屋當天,整個寨子都來幫忙,大家都是無償勞動,不要報酬。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快樂幼小銜接
5月17日,孩子們在幼小銜接課堂上學習跆拳道。
近年來,中國兒童中心學前教育部秉承“共情潤心 雙格發展(健康體格 健康人格)”的育人理念,積極整合優勢教育資源,通過多種形式的興趣培養,幫助即將升入小學的孩子們順利完成幼小銜接的心理過渡、習慣過渡、能力過渡、知識過渡。
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北航“月宮365”實驗成功再創世界紀錄
5月15日,“月宮一號”實驗室內,志愿者劉慧(前)、胡靜斐(后)與其他志愿者在植物艙內等候出艙。
當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實驗室中進行的“月宮365”實驗成功結束,再次刷新了人類密閉生存的世界紀錄。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