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06-28 10:22:06
一流本科 怎樣建成(教育奮進之筆)
6月21日,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在四川成都召開,這是改革開放40年來,教育部首次召開的專門研究部署本科教育的會議。會議強調,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前沿地位。
為什么這樣說?因為向外看,大學為社會提供的畢業生中87%是本科生,本科培養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各行各業的發展;向上看,沒有優秀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就沒有高質量的“種子”,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高教大計,本科為本;本科不牢,地動山搖。那么,怎樣建設高水平的本科教育?不少高校做出了有益探索。課程門門有思政
教師人人重育人
本科階段是學生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幫助青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大學的根本任務。
強化價值引導,不僅是思政課的事,更是所有課程、全體教師的事。2018年高校師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結果顯示,對大學生思想言行和成長影響最大的第一因素是專業課老師。因此,加強課程思政、專業思政十分重要。
北京大學建立“文明及其傳統、現代社會及其問題、人文與自然、思維與能力提升”4個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系列,努力將思政教育與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相結合,使學生認識自身價值,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承擔起社會責任。
復旦大學構建起以思政課程為核心,以中國系列課程、綜合素養課程、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為主干,以專業課程為支撐的本科課程體系,實現了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有機統一。
“絕大多數高校教師是專業課教師,絕大多數高校課程是專業課程,因而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推動各門課都‘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與思政課形成協同效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建設一批育人效果顯著的精品專業課程,打造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堂,選樹一批課程思政優秀教師,推動形成專業課教學與思政課教學緊密結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綜合性大學講融合
應用型高校講特色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在四川大學,小班化、面對面和點對點的課堂教學改革成為創新本科教育的突破口。“我們按照25人編班,開設‘探究式小班化’課程9000多門次,超過課程總數的70%。我們投入了2億多元推進‘教室革命’,打造多視窗互動教室、靈活多變組合教室、移動網絡互動教室等類型的智慧教室400多間,超過教室總數的80%。在此基礎上,全面實行‘啟發式講授、互動式交流、探究式討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把頭抬起來、坐到前排來、提出問題來’。”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說。
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是提升本科教育質量的基礎性工作。清華大學大力推進通專融合,實施本科大類招生和大類培養,為學生成長成才創造更為寬廣的空間。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介紹:“學校對本科培養方案進行了重構,降低總學分,設置自主發展課程,支持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志趣選擇學習成長路徑;突出創新意識和能力培養,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深入實施全球戰略,支持本科生出國學習交流。”
一流本科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根基,這里值得注意的是,各類高校都應當爭創一流本科教育。我國有一大批應用型高校,要根據辦學傳統、區位優勢、資源條件等,緊跟時代發展,服務地方需求,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辦出特色、爭創一流。
在成都工業學院校園北側,一個圍繞電子信息全產業鏈的“環成都工業學院知識經濟圈”正在建設。按照今年初成都工業學院與成都市郫都區政府簽訂的校地合作協議,這里將吸引一大批高新企業入駐,建成產業學院、企業孵化器。“只有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牢牢抓住應用這一點,才能實現產教融合、實現‘彎道超車’。”校長嚴余松說。
給予廣闊空間
提升教學質量
著名教育家梅貽琦曾談道:“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高校教師應把教書作為第一工作,把上課作為第一責任。
與之相應,高校也應當在培訓、監督、激勵、保障等方面,給予教師更廣闊的空間。四川大學設立“教學三大獎(卓越教學獎、星火校友獎教金、五糧春青年教師優秀教學獎)”,重獎本科教學一線優秀教師,每年用于本科教學獎勵的經費超過1000萬元;廈門大學堅持教授上本科課制度,要求教授承擔一、二年級專業基礎課和核心通識課程;東南大學全面實施“青年首席教授”“至善青年學者”“年輕骨干教師出國研修計劃”等項目,夯實后備人才梯隊建設。
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的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當下,教師評價問題可以說是影響高等教育的一個重難點問題。“一些學校在評價教師時,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過度強調教師海外經歷、國外期刊論文發表數量等,這樣的‘指揮棒’不利于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表示,應當堅持以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把教學質量作為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晉升中實行本科教學工作考評一票否決制。“對教學工作的要求要硬一點,教學工作達不到平均水平,就不能晉升職稱,真正將人才培養中心地位落到實處。”陳寶生說。
運用信息技術
實現變軌超車
數千名同學在線比做題,四川大學的近代化學基礎課上,老師把學科知識與通關游戲融合在一起,通過“攻城占地”的方式,令學生“沉迷”其中;無人機成為點名神器,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魏驍勇,用無人機捕捉學生表情,從而對同學間的交互頻率與關系、學生與老師間的交互關系進行大數據分析,令學生驚嘆不已;詩歌網紅走出象牙塔,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王紅,通過一門慕課,吸引了上萬人的目光……
“互聯網+”催生了新的教育生產力,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時空界限,引發了教育教學模式的革命性變化。目前,我國已建成10多個慕課平臺,上線慕課5000多門,超過7000萬人次大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選學了課程。
“持續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搶抓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先手棋’,是實現高等教育發展由‘跟跑’‘并跑’到‘領跑’的‘加速器’。”吳巖表示,應大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現代技術在教學和管理中的應用。教育部規劃建設300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1000項左右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計劃推動實施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即建設1萬門國家級和1萬門省級一流線上線下精品課程,建立慕課學分認定制度,推動優質資源開放共享。
丁雅誦
丁雅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