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7-24 15:44:07
新華社“雪龍”號7月24日電 專訪:推動北極科學考察 助力極地強國建設——訪中國第九次北極科考隊首席科學家魏澤勛
新華社記者申鋮
神秘的北極,冰雪皚皚,人跡罕至。7月20日,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出發,開啟2個多月的科考征程,航程計劃超過1.23萬海里。
中國再次不遠萬里探索北極的意義何在?此次科考有哪些特點和亮點?為此,記者專訪了中國第九次北極科考隊首席科學家魏澤勛。
“我國對于北極地區的研究需求緊迫而重大。”魏澤勛說。北極在全球氣候系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北極氣候的微小變化都會引起北半球乃至全球氣候系統的變化,也可能引起北極域外地區的旱澇、暴風雪、凍雨等災害性天氣。中國位于北半球,受北極地區氣候與環境變化的影響快速、直接而深遠。
他同時表示,北極也是全球環境變化的一個重要“窗口”。從此前科考情況來看,北冰洋已有微塑料的存在,海洋酸化也趨于嚴重,這些都說明北極已不再是“純凈之地”。“研究北極氣候和環境的變化,對于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在航運和旅游等方面,北極也有獨特的資源和作用。魏澤勛表示,北極中央航道的可利用性越來越值得關注。實現北極航道的商業化利用,將對全球航運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此次科考將深入北極中央航道地區,探索中央航道的適航性,為推動‘冰上絲綢之路’建設提供支撐。”
魏澤勛介紹,作為中國自然資源部成立后組織的首次極地考察,此次科考加大了對當前北極熱點問題的關注,大部分科考任務為多學科交叉項目或聯合項目。具體來說,此次科考任務將執行12項業務化調查項目、9項國家科研計劃支持項目、2項國際合作項目和1項其他項目。
魏澤勛說,第一次至第七次北極科考均以科學項目調查為主,第八次北極科考在業務化調查方面進行了嘗試,而此次考察將把業務化調查和科學項目調查進一步緊密結合,推動國家北極海域觀/監測網建設。
他表示,此次考察將對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北冰洋中心區域等中國北極考察重點區域進行業務化調查,推進國家極地業務化體系建設,掌握海洋水文與氣象、海冰、海洋地質、地球物理、海洋生物與生態、海洋化學等環境要素的分布特征,為北極地區環境氣候等綜合評價提供基礎資料。
此外,此次科考還將深入開展北極高緯度海域的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新型環境污染物等北極國際治理議題相關的調查,為解決區域和全球性環境問題提供支撐。
“與以往北極考察相比,本次考察時間更緊、任務更重。”魏澤勛說。
1999年7月,中國第一次北極科考隊奔赴北極,距今已近二十年。投身科研事業二十多年的魏澤勛,深刻感受到了我國北極科考事業的進步和發展。科考設備就是其中一個重要體現。如今,在中國北極科考過程中,多項自主研發的設備大顯身手,助力科研工作者探尋北極。
他介紹,在此次考察中,又有國產新設備將閃亮登場——中國自主研發的無人冰站和水下滑翔機等將首次在北極海域進行試用。
他表示,此次在嚴寒地區試用這些新設備,一方面可以檢驗和評估國產設備的適用性,另一方面也將積累經驗,為進一步提高中國北極科考和海洋調查的能力做出貢獻。“這些設備如果試用成功,將在我國北極海域觀/監測網的建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相比科考設備的日新月異,北極科考和海洋研究人才的儲備和發展更讓魏澤勛欣喜。他介紹,此次科考隊中有一批“90后”年輕科研工作者。這些年輕人既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也具備很強的學習和鉆研能力。科考的磨礪有望促進他們加速成長為我國極地科考和海洋研究的中堅力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