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18-08-10 09:56:08
作者:楊軍(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一段時間以來,鼓吹歷史虛無主義、詆毀英烈形象的錯誤思潮和丑惡行徑時有出現,在社會上產生了惡劣影響,引起各界普遍反對和譴責。從目前來看,鼓吹歷史虛無主義、詆毀英烈形象的手法主要有:以“探尋、還原真相”為名,質疑英烈犧牲、奉獻行為的真實性。這種手法或是無視英烈勇為的特定情境,利用所謂“科學”推論英烈行為的“虛假”,或是以“發現”新的史料為由顛覆已有結論。直接詆毀英烈的人格、品德,貶損英烈形象。以調侃、戲謔的方式評說英烈所歷經的痛苦與艱辛、所表現的真誠與執著。在文學影視作品中,通過故事情節的安排、對英烈命運的講述,要么以“張揚人性”的名義塞給英烈“風花雪月”,要么隱喻英烈或者學習英烈的人“受到愚弄”。
這些手法顯示出以下特點:其一,進入大眾日常生活空間,特別是網絡空間。詆毀英烈的觀點大多是在網絡中發酵。其二,貼合大眾日常消遣娛樂、獲取信息、表達思想的習慣,把微博、微信、視頻音頻、表情包、段子等作為表達、傳播的工具。其三,不斷設置話題,保持詆毀英烈的熱度,吸引大眾關注、參與。這種向日常生活的轉向,使歷史虛無主義在詆毀英烈的過程中具有更多的迷惑性,試圖在進一步打造“遠離崇高”“質疑主流”“消費歷史”的社會心理,造成“歷史可以任性評說”“好人不好、壞人不壞”的歷史認知中制造出所謂的“民情民意”。
歷史虛無主義對英烈形象的詆毀,主要包含以下現實意圖。
否定黨史國史軍史。英烈大多來自普通百姓,他們的人生與我們黨帶領人民追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偉大歷程聯系在一起,他們的思想情感反映了一定歷史條件下人民群眾的意志和期盼,他們的事跡承載著深刻的民族歷史記憶,是黨史國史軍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否定英烈的事跡,詆毀英烈的形象,也就是在通過摧毀個體的真實性而達到對黨史國史軍史整體虛無的目的。
消解崇高精神和優秀品德。英雄無論是在革命戰爭時期沖鋒陷陣、蹈死不顧,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勤奮工作、無私奉獻,都是因為有對美好社會的堅定信念、有對民族復興的責任擔當、有對國家和人民的大愛。他們用忠誠、氣節、堅韌、無私、勇敢等詮釋著對國與家、義與利、人與己的理解,展現了高尚的價值追求,構筑起時代的精神高地,能夠帶給人們以力量和希望。詆毀英烈者以陰暗、惡毒、自私的心胸度量英烈的境界,以狹隘、謬妄、無稽的觀點解釋英烈的壯舉,抽空英烈內涵的精神價值,矮化、丑化、污名化英烈形象,就使英烈所彰顯的理想信念、家國情懷和優秀品德喪失了本體依托。
表達特定政治訴求。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崇尚英烈、捍衛英烈、學習英烈、關愛英烈家屬,把英烈當作中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用英烈的事跡和精神教育、激勵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從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造到烈士紀念日的確定,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向雷鋒同志學習”等題詞到英雄烈士保護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都傳遞著中國共產黨對英烈的崇高敬意和對英烈精神的弘揚倡導。在這樣的條件下,詆毀英烈,其矛頭所指不單是英烈,實際上卻是在攻擊尊重英烈的人和組織。
英烈,是國家和民族的脊梁,承載著跨越時空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近代以來,為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無數英烈百折不撓、前赴后繼,在中華大地書寫了氣壯山河的壯麗詩篇,在人民心中鑄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英烈的業績可歌可泣,英烈的精神歷久彌新。英烈的愛國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開創精神將凝聚共識、激發動力、支撐意志;英烈的信仰、情懷和品德將滋養心靈、引導構建生活意義和價值方向。因此,絕不能放任歷史虛無主義對英烈的詆毀。
堅持唯物史觀在認識歷史方面的指導地位,抵制鼓吹歷史虛無主義、詆毀英烈形象的做法。正如有學者指出,在多種批判性資源中,唯物史觀對解構英雄的克服最為有力。唯物史觀揭示了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為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要以多種方式在全社會普遍宣傳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幫助大眾樹立對待英烈應有的態度和方法。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發揮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的引領作用,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文化,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針對歷史虛無主義詆毀英烈的特點和手法,采取多種有效方式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捍衛英烈形象。不僅要依照英雄烈士保護法,維護英烈的尊嚴和合法權益,在烈士紀念日等舉行儀式昭示對英烈的敬仰,推動文學藝術創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謳歌英烈,還需要探索更豐滿、更真實的展現英烈形象的方式;需要在網絡空間主動設置議題、批駁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觀點;需要提升主流意識形態的表達方式和傳播方式,增加主流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以貼近大眾的姿態,進入大眾日常生活,進而實現對大眾心理和觀念的有效引領。
《光明日報》( 2018年08月10日 11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