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青在線
2018-08-10 19:56:08
化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風雨無阻創造美好生活系列評論之二
《風雨無阻創造美好生活》這篇重磅長文引發了輿論的高度關注,它讓我們看到了國家發展的偉大成就,看到了發展中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也看到了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心、決心和動力。
毋庸置疑,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綜合國力較之前已有了巨大提升。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人民披荊斬棘、攻堅克難,突破了一個又一個瓶頸,實現了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面進步。今天,我們再次站在歷史的轉折點上,在民族復興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在世界風云際會的變局之中,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
我們確實面臨著壓力和“風雨”——要解決“快速發展”留下的問題,要破除“發展起來之后”的煩惱,要邁過“進一步發展”繞不開的坎,這其中既有短期的問題,也有長期的問題。當下,“有人不愿意看到醒獅的振奮、巨龍的騰飛,不愿意看到13億多人的生活美好,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貿易霸凌主義,這是無法回避、必須應對的挑戰。”而長遠來看,經過幾十年經濟高速增長和社會發展,我們也面臨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大、經濟結構調整、生態環保等多方面的問題。
面對“風雨”給我們帶來的壓力,我們要做好清晰的定位,找準問題的關鍵;我們應該不忘初心,堅定決心,明確信心,團結齊心,“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
我們正“處于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有難得的歷史機遇,更有積極向好的基本面;我們具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構建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是世界發展的大勢所趨,這些,都給我們迎接挑戰的信心和力量。我們需要化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程中,從來都面對艱辛和風雨,也從來都不懼艱難,風雨無阻。看大局,明大勢,不被前行中的逆流所驚擾,不因暫時的挫折而氣餒,不怯懦退縮,不盲目自大,既然選擇了和夢想和遠方,就注定執著無畏,風雨兼程。
挑戰恰恰是進步的開端,壓力恰恰是動力得以轉化的前提:生態污染累積的問題,讓我們意識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迫切性;社會治理相對滯后,會敦促我們不斷提升治理能力;某些國家的貿易霸凌主義,則讓我們反思在核心技術、大國重器方面的短板……將問題變為改變的契機,將挑戰轉化為機遇,無畏無懼,堅定不移,我們終將在新時代里迎來美好的新生活。
中華民族是勤勞智慧勇敢的民族,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解決內部發展存在的問題,有決心也有魄力迎接外部發展遇到的一切挑戰。我們的國家有如此定力,我們每個人也當順時而動,爭做新時代的弄潮兒,在祖國發展與強大的進程上,烙下自己的印記。
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時代大有可為,需要我們舉國同心、團結一致,提升精氣神,更需要我們每個人立足本職工作,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為新時代的建設匯聚無窮的力量。正如《風雨無阻創造美好生活》一文中所言,“只要各盡其責、苦干實干、全力以赴,就能激蕩出無往不至、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既不可盲目樂觀,也要保有充分的自信。陽光總在風雨后,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以“風雨無阻的心態,風雨兼程的狀態”拼搏奮斗,參與到偉大新時代的建設,就一定能在有風有雨的常態中,邂逅耀眼的陽光與美麗的彩虹,讓美好生活如約而至。
作者:肖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