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2018-08-11 10:35:08
中國在國際上要形成廣泛的“統一戰線”
——專訪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兼理事長王輝耀
“我們要在策略上做一些調整,減少外方的一些顧慮。比如不一定把所有事都掛上一個中國特色。
中國是有很多特殊性,但是中國同外部世界也存在很多共性,這才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
本刊記者/鮑安琪
資料圖為山西太原某超市,一女子正在挑選商品。中新社記者 張云 攝
2018年7月30日,全球化智庫(CCG)與美國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聯合舉辦了“中美貿易摩擦課題研究項目啟動研討會”。CCG創始人兼理事長王輝耀與哈德遜研究所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等多位中美貿易智庫專家就中美貿易摩擦展開探討。
會后,王輝耀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專訪。在他看來,雖然目前逆全球化思潮涌動,但全球化依然是主流。面對更加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國應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國家關系,并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拓展發展中國家海外市場,推進民營企業走出去。
美歐日有可能達成
零關稅“貿易統一戰線”
中國新聞周刊:7月25日,美歐就加強經貿關系發表了聯合聲明。從眼看著就要開打,突然走向開談。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急轉彎”?
王輝耀:美國除了和中國有貿易摩擦之外,它同時和歐洲、墨西哥、加拿大、日本都有貿易摩擦,特朗普可能意識到他的打擊面太大。在美歐發表聯合聲明前,日歐之間達成了自由貿易協定,同時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剛到中國來訪問過。
此外,歐美的價值觀、意識形態比較趨于一致,相對中美,美歐間更容易達成妥協。
歐洲也做出了讓步。美國是想讓歐洲零關稅,但歐洲原本對于零關稅不太支持,現在答應要購買更多的能源和農產品,等于是得到了歐洲的讓步和妥協,特朗普也得到了他想得到的東西。
實際上特朗普還是個生意人,他知道各個擊破,就是跟每個國家單談,單談后效果更快,效率更高,他得到的利益很大。數據很說明問題,這個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達4.1%,因為美國的體量大,這就相當于中國GDP6%的增速。在國內他的支持率也創新高,在共和黨內和在選民中的支持率創新高。另外一方面,在美國國內,特朗普還面臨著國會不贊成濫用加稅的辦法的壓力。
中國新聞周刊:這份聯合聲明的發布,意味著美歐在貿易問題上形成“統一戰線”了嗎?未來美歐日會不會形成 “統一戰線”?
王輝耀:現在歐洲和美國妥協,我認為日本也會和美國妥協,因為日本已經和歐洲有一個模式了,實際上日本和歐洲也在妥協,日本現在也有TPP,今年3月除美國外的11國簽署了修訂版的TPP,即“全面且先進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因此綜合這幾個方面,美歐日達成一個比較廣泛的零關稅的“貿易統一戰線”是非常有可能的。
此外,加拿大已經和歐洲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了,美國也可以比照加拿大來和歐盟簽訂,因為已經有這樣的范例。再加上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西方發達國家一起,形成貿易“統一戰線”,這也是有可能會發生的。
如果特朗普推出一個發達國家間的零關稅聯盟,市場就很大。畢竟發達國家占了全球百分之六七十的市場,現在美歐日加起來已經占了百分之六十以上了,如果再把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等其他發達國家加進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壓力會很大。
中國新聞周刊:目前出現的一些逆全球化的思潮,在你看來是暫時的還是一種大趨勢?
王輝耀: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任何事情都有一分為二。全球化對整個人類是有好處,但也不排除局部會有一些負面的效應,或者說全球化還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說貧富差距拉大,富的更富、窮的更窮,跨國公司也在全球化中面臨著一些監管上的挑戰。
目前出現的逆全球化的思潮,我認為這是暫時的現象,就像特朗普到處加稅,最后還是回到零關稅的貿易圈。
我個人分析,特朗普打貿易戰還有一個目的是為了他更好地贏得美國大選中期選舉,因此他也有一些政治利益考慮,當然他也是個商人,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他都要。在11月份中期選舉之前,我認為貿易摩擦的熱度一直都會保持,這段時間是一個比較敏感的時期。
遠親不如近鄰
把周邊關系做好
中國新聞周刊:你認為發達國家之間已經或將要達成的自由貿易協議,是刻意針對中國嗎?
王輝耀:我認為有一定針對的成分,客觀上會造成這樣一個效果。
主觀上特朗普對現在貿易體制不滿意,他想改變WTO,因為他覺得WTO一兩百個成員天天辯論,效率低下、或達不到預期效果,不如干脆把發達經濟體拉出來,先成立一個發達國家俱樂部,他們之間達成各種協議就會比較快。在雙邊的一對一談判中,美國的討價還價能力還是很強。
特朗普最終的目的是要改寫游戲規則,更多的是想對等。我跟你是零關稅,你跟我也要是零關稅。此外,通過這種重新形成自由貿易聯盟,特朗普希望實現美國利益的最大化。他等于是重新洗牌,要在這里面做莊家。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要如何應對這種日趨復雜的外部環境?
王輝耀:中國確實面臨一個新的挑戰,所以我認為中國在國際上也應該形成一個廣泛的“統一戰線”。
首先應該把周邊國家的關系做好,拓展周邊國家市場。遠親不如近鄰,要特別重視儒家文化圈。既然已經有歐盟了,為什么不能把亞盟做起來?其實亞洲這些國家都是中國的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中國也可以跟所有這些國家來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特別還有印度,印度經濟和中國有很大的互補。還有印尼也是兩億人口的國家,這些國家都是有巨大合作潛力的國家。
其次,我認為中國應該積極加入多邊的圈子,比如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后,很多國家都邀請中國加入,中國是不是可以考慮加入?另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要加快推進。
此外,我們要聯合跨國公司,因為跨國公司在中國利益太大,在中國一年收入兩三千億美元。在技術轉讓或者在其他方面,有些跨國企業存在一些抱怨,但中國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比如習近平主席提出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知識產權法院等等。這和中國企業的利益也是一致的,因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也需要知識產權保護。因此要更多地團結跨國企業,聯合企業界,他們在中國賺錢最多、利益最深,也會影響特朗普政府。
在宣傳中國的立場方面,我們要在策略上做一些調整,減少外方的一些顧慮。比如不一定把所有事都掛上一個中國特色。中國是有很多特殊性,但是中國同外部世界也存在很多共性,這才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
《中國新聞周刊》2018年第30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