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18-08-15 10:43:08
生態扶貧盤活深度貧困地區“沉睡資源”
作為一名地理學者和扶貧工作者,我長期關注西南地區的鄉村問題。2015年以來,我先后5次參與并承擔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成效第三方評估及國家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任務,帶領1000余名師生深入重慶、貴州、四川和云南600余個行政村開展精準扶貧評估調研。
多年的田野調查和研究實踐促使我產生這樣一種感受,優化貧困地區國土資源利用,是盤活深度貧困地區“沉睡資源”、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和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的重要保障,也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的有效路徑。
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重慶人,家鄉有個美景如畫的地方叫巫山縣,守著三峽紅葉、四季云雨,卻并不富裕,部分鄉村山大溝深,生態環境脆弱,可謂“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年輕人不愿回,老年人不愿走,脫貧之路格外難走。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針對調研所見所感,我們不禁思考,如何激活貧困地區生態資源,把綠水青山真正變為金山銀山?結合當地實際,我和團隊開始編制《巫山縣土地整治規劃》。要治窮根,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和高山生態移民,改變原有生產生活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遷出區,重點安排旨在加強生態修復的土地整治項目,實施“貧困人口下山、生態產業上山”扶貧搬遷模式,探索農戶共享產權的投資模式、以地入股和以房聯營的操作路徑、“互聯網+”的營銷策略,實現優勢生態資源永續利用。在安置區,充分運用新增計劃、拆舊建新、增減掛鉤等指標,優先保障易地扶貧搬遷用地,優先利用村內閑置和低效土地安置移民,依托產業園區轉移就業,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初步實現了增收增綠、生態生計的有機統一。
久困于窮,冀于小康。如今,決戰貧困沖刺時刻已不足千日。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偉大時代,作為一名地理學者,我將心懷綠水青山,銘記責任擔當,繼續為國家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努力在新時代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廖和平,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