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08-31 11:12:08
造假侵權擾亂內容生產,無底線透支用戶信任
自媒體,良好生態如何培育(解碼·把脈自媒體)
蔡華偉 繪
刷量注水炒高人氣、洗稿抄襲挪作己用、編造謠言吸引眼球……自媒體造假和侵權亂象正擾亂內容生態,透支用戶信任。企鵝智酷的數據顯示,56.1%的自媒體用戶對內容質量表達明確的擔憂心態,2017年,超過2/3的用戶不再關注新的自媒體賬號。
自媒體紅利臨近觸頂,造假者為利屢屢侵權,自媒體良性生態亟待建立。識破造假者偽裝,壓縮侵權者空間,不僅是擺在監管部門和平臺面前的現實命題,也需自媒體從業者和普通用戶共同行動。
判定標準模糊,造假精細度提升,給維權監測增加難度
“洗稿其實就是剽竊。”某知名自媒體人曾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文指責洗稿行為,“你不能把人家的標題、核心創意,甚至例子、重要語句都一成不變拿過來。”這一“宣戰”一時引發公眾對洗稿現象的廣泛關注。
何為洗稿,何為借鑒?由于缺乏相對明晰的判定標準,當事雙方往往各執一詞,令原作者維權受阻,也影響平臺舉措發揮效果。以微信平臺為例,早在2015年,微信平臺就推出原創聲明功能,目前已形成用戶快捷舉報和線上侵權投訴系統兩個渠道,如核實違反著作權法,微信將予以堅決處理。但據微信團隊介紹,由于目前法律法規對洗稿行為定義相對不明確,可供執行的依據較少,平臺方面在認定著作權法上的侵權行為時可能會存在爭議,亟須司法、行政主管部門、平臺、社會各界積極參與。
造假現象為何屢禁不止?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學研究室主任黃楚新認為有多方面原因,如內容造假所帶來的經濟誘惑巨大,現行法律法規還有待完善,技術手段難以從源頭遏制造假,普通網民容易被不良自媒體利用等。業內專家認為,目前洗稿刷量在法律層面和輿論層面還未形成真正具有警示作用的處罰案例和措施,一些自媒體在逐利心態下可能采取侵權違規行為。
此外,日益精細化的技術手段也給對應平臺監測增加難度。“目前自媒體造假的精細度有所提升。”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介紹,以自媒體刷高閱讀量為例,以前一般在固定時間操作,閱讀量增長趨勢明顯異常,而現在的刷量造假可以模仿自然閱讀量增長的曲線,其增長變化相對更為自然,不易被用戶察覺。
隨著平臺陣營不斷擴充,自媒體造假開始呈現出從平臺化到跨平臺化發展的趨勢。“在一些我沒有發表過文章的平臺,會遇到原創文章被人搶先發布的情況,有的甚至原文照搬。”自媒體人梁子表示,遇到此類情況,跨平臺的追責申訴費時更久,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規范自媒體運營的相關文件陸續出臺,平臺通過升級技術、優化算法擠掉泡沫
“這類侵權現象只會讓默默原創的人寒心,劣幣驅逐良幣,自媒體內容質量將會越來越低。”梁子認為。一方面,一些靠刷量、洗稿起家的自媒體賬號賺得盆滿缽滿,有的甚至得到知名機構投資;另一方面,普通原創者能享受到的平臺紅利在減少。“4萬閱讀給5元,30萬閱讀給65元,讓搞原創的作者感到很郁悶。”一位自媒體作者抱怨。
“自媒體造假之風盛行,不僅嚴重侵犯了網民的利益,更損害了廣告客戶的經濟收益。一方面,網民會覺得自己被欺騙,對自媒體甚至平臺的信任度降低;另一方面廣告客戶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必然會拒絕與造假媒體及平臺合作。這樣一來,自媒體紅利流失,造假害人終究害己,長此以往會激發行業間的惡意競爭,打壓優質作品的創作空間,不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黃楚新表示。
為了打擊自媒體造假行為,不少自媒體平臺已經采取行動。2015年初,新浪微博啟動垃圾粉絲清理計劃,截至當年5月共清理垃圾關系341億,涉及51萬個賬號;2016年9月,微信版本更新導致營銷刷量機器人無法工作,不少大號閱讀量被迫“裸泳”。騰訊隨即發布聲明稱,平臺不歡迎任何虛假的繁榮;2016年12月,今日頭條上線精準辟謠功能,通過算法分發把辟謠內容推送給謠言易感人群,解決“傳謠張張嘴,辟謠跑斷腿”的難題。
近年來,國家網信辦陸續頒布《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微博客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文件,完善自媒體管理。與此同時,維權騎士、快版權、版權印等第三方機構的出現,也為網絡版權保護提供了新思路。《2017年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年度報告》顯示,我國網絡版權保護力度空前,網絡版權良好生態正在形成。
但如騰訊在2016年的聲明中所說:“‘貓鼠斗’的游戲一定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持續,我們也會繼續加強技術手段,確保平臺的真實、公正和公平。”
尊重知識產權、恪守誠信底線,應成為互聯網空間的共識
今年7月,國家版權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四部門聯合啟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2018”專項行動。據介紹,此次專項行動將堅決整治自媒體通過洗稿方式抄襲剽竊、篡改刪減原創作品的侵權行為,營造良好的網絡版權環境。
“自媒體購買粉絲、刷閱讀量的行為,與網絡商家刷流量、刷好評的行為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屬于虛假商業宣傳,是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所禁止的行為。”中國傳媒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劉文杰表示,監管部門應當制定標準明晰的處罰規定,同時結合直接民事責任、責令停止、罰款等處罰,提升造假和侵權成本。
“目前一些平臺通過升級技術、浮動比對等手段加強對刷量洗稿等侵權行為的監測,一定程度上壓縮了違規者的生存空間。”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平臺方也應對自媒體亂象背后的黑色產業鏈有所關注和警覺,既要精確識別,更要精準打擊,以遏制不良侵權之風。
據微信團隊介紹,用戶申請原創聲明后,系統會自動與數據庫進行智能比對,只有符合平臺原創標準時,才能獲得“原創”標記。2017年,微信公眾平臺上有近2900萬篇文章使用了這一功能。
此外,一些平臺通過優化算法、升級技術等破解刷量產業鏈中的泡沫。例如,抖音短視頻平臺除了能夠自動識別異常粉絲、定期清理非真實用戶,還會對刷量賬號采取限流、封禁等處罰手段。平臺運營團隊表示,抖音的推薦機制正努力剔除買粉買贊行為的影響。
平臺盡其責,從業者也須自念“緊箍咒”。“曾有其他公眾號作者聯系我申請文章轉載權限,最初對方都會標注原作者簡介等信息,但之后就通過縮小字號、使用淺色字體等進行模糊處理,有時甚至直接隱去轉載源。”自媒體人小馬坦言,相互尊重知識產權、標明轉載來源應當是自媒體人應遵循的基本規范之一。
“尊重知識產權、恪守誠信底線既是自媒體人應有的自覺素養,也應成為互聯網空間的廣泛共識。”朱巍指出,為營造良好的自媒體生態,普通用戶一方面在發現謠言造假、刷量抄襲等違規行為時要積極投訴舉報,另一方面也應注重提高自身素養,理性辨別造假自媒體內容,避免偏聽偏信。(記者 錢一彬 許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