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
2018-09-11 08:00:09
教師節慶祝活動上,校長對216位老師提出一個新問題:
智能時代,如何定義教育現代化?
教師節,一枝鮮花送給辛勤的老師。
譚勁給學生上數學課。 資料圖片
昨天是我國第34個教師節。下午,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校長譚勁在全校教師節慶祝活動上對216位老師提出了一個新問題:“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教育現代化該如何來定義?‘教師’‘教育’我們又該如何去重新定義?”
這個教師節過得不一樣
譚勁1978年高中畢業,成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如今,有著40年教齡的她已成為獲得國務院專家津貼的正高級、重慶市特級教師和首批未來教育家。
今年教師節,學校安排了老師項目拓展訓練,過得跟以往有些不一樣。在譚勁眼中,不僅過節方式在變,教育觀念、教育環境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40年前,出身教育世家的譚勁被分配到南岸區文峰小學,那時教室是干打壘的房子,課桌坑坑洼洼又高低不平。
譚勁第一個月工資只拿到18.5元,遠不如工廠里的工人。教師這個崇高的職業,那時在社會上的地位顯得并不太高。
1984年第一個教師節,譚勁作為教師代表參加了南岸區教師節慶祝活動。那天,老區委禮堂張燈結彩,區領導熱情洋溢地向老師們祝賀,隨后在彈子石廣場上還專門給老師們安排了一場盛大的游園活動,跟過年一般熱鬧。
“教師節的設立,讓我感覺到從未有過的認同感,被尊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譚勁說,第一個教師節的情景,讓她至今難以忘懷。
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布,1994年《教師法》施行,讓教育走上了有序發展的快車道,也不斷推動著教師和教育的價值顯現。
如今,老師們的過節方式變得更加豐富。譚勁說,這些年的這一天,珊瑚小學的老師們會聚在一起分享一本書,或講講自己的德育故事,或來一次刺激的換崗體驗。有一年,校長還站在校門口迎接老師,向每一位老師贈花,祝賀節日快樂。
今年教師節,珊瑚實驗小學的老師進行了一次關于教育現代化的項目學習,實操演練“有效利用學校資源,促進孩子快樂成長”。
探索怎么辦現代化的教育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頒布,確定了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從此讓學校開啟了教育現代化的步伐。南岸區加大了教育投入,保老師的人頭經費和學生的生均經費,讓基礎教育無弱校,每所學校都辦出了特色。
珊瑚實驗小學1986年建校,雖然時間不長,卻成為了重慶市首批示范小學,首批全國科技創新示范校。老師們也一直在探索著現代化的教育。
利用教師節之機,譚勁跟珊瑚小學的老師們一起討論“教育現代化”的問題。大家統一了認識,認為有了電腦、互聯網并非就是現代化了。把學生當作“接收的容器”也不是現代化。
“以孩子作為所有辦學的邏輯起點和終點。做什么是為了孩子,要什么是發展孩子。”譚勁說,現代化的學校首先應該有現代化的教育觀念,珊瑚小學確立了以孩子為中心的辦學思想,提出了“珊瑚最紅,孩子最親”的辦學理念。“親”有三層含義,學校愿意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成長平臺;老師最會關心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老師最能發展孩子,推動孩子的健康成長。
開啟“親親教育”,課程、課堂、校園建設、德育實踐、教師隊伍,珊瑚小學五位一體進行打造。
譚勁說,親親教育的育人目標定義為“愛”、“學”、“創”、“趣”。“愛”就包含了豐富的內涵,愛己,要誠實正確面對自己,不要孤芳自賞;愛他人,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和缺點;愛集體,愛國,愛我們生存的家園;愛自然。
珊瑚實驗小學的教學環境,設備實施也變得越來越現代化,建起了太陽能廣場、風車廣場,還有智能取書機。對于小學高段的孩子,學校推進互聯網學習,把平板電腦引進課堂,讓學生自己學會找資源。5年級開設了機器人課程,學校還自編了互聯網編程教程。
學校還開設了創客教育,讓孩子能觸摸到智能化的發展,利用3D畫筆、模型搭建實現設計的愿望。
在老師的鼓勵下,珊瑚小學學生在互聯網上接龍寫作文,寫出了長篇武俠小說《張宋演繹》,并因此受邀上了央視的《實話實說》,師生跟教育專家一起來探討“如何從怕寫作文,到愛寫作文”。
未來“教師”需重新定義
譚勁認為,智能時代已經開啟,探索現代化的教育,還需重新定義“教師”、“學校”。
“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老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和做人的引路人。”譚勁告訴老師們,傳授式的教學已不適應現代孩子的學習。
如何在孩子小學階段打好現代化的小公民素養基礎?課程設置需要創新。于是珊瑚小學推出了機器人課程、人工智能課程、創客課程、發明創造課程、演講課程、禮儀課程等特色課程。
同時,為老師提高師德和師能,學校進行了系統的打造。譚勁說,我們想把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教學方法融入到“親親教育”中,近年來學校啟動了芬蘭培訓計劃,讓老師們零距離地接觸世界上最先進的教育方法。
在譚勁看來,現代化的老師要明白今天我們的育人目標。老師要不停叩問自己的內心,我的教育對學生的發展有價值嗎?了解孩子的需求,走進孩子的內心,用科學的方法啟迪孩子們的智慧。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教育現代化的內涵變得更為豐滿,對教師、教育、學校的定義也發生著變化。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發現學校不是指一個教室、一個校園,學校是無邊界的。老師也再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的引路人。
本報記者 黃曄
黃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