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09-11 10:05:09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廣大海外僑胞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來華投資的先行者和主力軍,是中國面向全球、擴大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偉大成就中,華僑華人功不可沒。
“‘僑’這四十年”主題征文活動啟動后,海內外投稿紛至沓來。即日起,一篇篇佳作將陸續刊出,展現華僑華人與中國同行的四十年。
——編者按
澳大利亞創校記
張月琴
30多年前,當我踏上澳大利亞的第一天,就曾想過:待我安定下來,有能力的時候得為中國,說的準確點兒為當地的中國同胞們做點什么。
飯得一口一口地吃,路得一步一步地走。經過若干年的打拼,睜著尋找機會及觀察社會需求的眼睛,終于把機會盼來了。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從中國大陸到澳大利亞自費留學生們的身份,逐漸改為澳大利亞永久居民。隨之而來的便是他們的家屬來澳團聚。那些隨父母來澳的孩子們,剛剛抵達澳大利亞立馬就去當地的學校上學,而學校又沒有中文課,日積月累,這些孩子們的英文說得很流利,但對中文便日漸忘記,甚至有的在家也不愿與爸、媽講中文了。有些父母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便硬性規定孩子在家不許講英文。好嘞,不講就不講,如此一來,孩子在家像不在家一樣,整天不跟父母講一句話。
天長日久,一家人的溝通出問題了。有的家長唉聲嘆氣地說:來到海外說是為了孩子,如今孩子連中文都不會說,真不知道離開中國是對還是錯。并且類似這樣的情況日益增多。
此時,我們思考著:怎樣為這些孩子鋪條學中文的路呢?辦所周末中文學校,看來是時候了。
開辦周末中文學校,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得到當地政府的允許和支持。首先,必須去新南威爾士州政府教育部注冊,同時還得找個合適的校園,但這非常難找到。
因為校園最好在華人居住較為集中的地方,學校周圍還要離超市近,由此方便家長周末購物。每個周六,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后,自己在學校附近的商店購買全家一個星期的必需品。當東西買好了,孩子放學了,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回家。
說干就干,經過幾個星期風風火火地尋找,學校的場地終于搞定了。
接下來就是師資問題。在澳大利亞,每個州政府對老師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任教的人必須要通過警察部門檢查,是否有犯罪記錄?在新南威爾士州,周末中文學校的老師,必須曾經當過教師或是中文專業畢業的。好在我和我的先生都是在澳大利亞學教育專業的,周圍還有許多熱心及符合教師規格的朋友們。
說起來似乎很容易,但真正辦起來,還得跑斷腿。幾經周折、反復請示。從這個機構跑到那個部門,來回無數次折騰,經過好一陣的咨詢與奔波,總算在1992年2月,第一所大陸留學生創辦的中文學校,在離悉尼市區只有十幾公里的阿休菲德公立小學開學了。
澳大利亞正規的學校里,一個班級25人左右。而我們的中文學校剛入校的學生數量太有限,僅8人。而且,學生的年齡有大有小,中文水平有高有低。分班吧,受到師資和教室的限制。不分班吧,孩子們的年齡、水平參差不齊。按大一點的孩子要求去講課,小的聽不懂,按小一點孩子的水平去授課,大一點的同學們便高聲叫嚷:這個我學過,早就知道。然后家長便來抱怨:我送孩子來是學新知識,不是讓你們給孩子“炒剩飯”的等等。
盡管寥寥的抱怨聲只來自個別家長,但我們仍以平和的心態與其耐心地溝通、交流,請大家相信萬事只是開頭難。畢竟孩子學習中文的學校有了,各方面的完善需要時間。在后來的課時里,我們利用一些時間給大班孩子上課,然后利用另一些時間讓大班的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給小班的同學上課,這樣的方法既提高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又鍛煉了大班同學的綜合能力,各自都有成就感。這樣的狀況維持沒多久,我們申請多要幾間教室的報告批下來了。
教室的問題解決了,接著就是課本的問題。那時在海外教中文,根本沒有直接拿來便可用的教材,每本教材都靠自己親手編寫。我們白天上班,晚上編寫教材,編寫之前琢磨無數遍,編寫之中討論再三,有時身體不適,等待醫生問診的時間都擠出來編寫教材,熬夜編寫是常事,但絲毫沒有苦和累的感覺。
在海外創辦中文學校,切記最好不要用老師說一句,學生跟著說一句的傳統教法。因為這些孩子們從小生活在澳大利亞,習慣澳大利亞的學習方法。
中文學校通過對語言教學來弘揚中國文化。為了讓學校的氣氛活躍起來,我們逐漸嘗試增開有關的科目。如:唱歌、跳舞、電子琴、圖畫課、武術課等,有了新增的學科,外加我們中文學校校長為華人社團文化事業多年的奔波、投入的好名聲,還有同仁們對學校高度的負責任和無私地奉獻,新學期開學時,報名的學生人數直線上升。
改革開放的中國,讓在海外辦校的創業者們深感祖國的溫暖,國家漢辦為我們提供各種各樣且免費的教材及兒童讀物,僑辦每年為學中文的學生們舉辦夏令營和冬令營,讓孩子們有機會回到中國,身臨其境地運用在澳大利亞學習的中文。通過實踐,讓他們知道,中文多實用,會說中文是件多么自豪的事情。久而久之,無形中給了他們莫大的鼓勵。
如今,我們的學生不僅來自華人背景的家庭,還有當地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學們。我記得有位澳大利亞朋友的孩子叫杰森,一次他們全家去了趟泰國。在泰國的一個景點游玩時,杰森的弟弟嚷著要上廁所,但又不知廁所在何處?杰森爸爸到信息處咨詢,不巧,僅有一個懂英文的人不在。杰森爸爸與另一個人打聽了半天,那人就是不明白杰森的爸爸說什么,很無奈??吹降艿茈y耐而又著急的樣子,杰森急中生智地說:“我試著用中文?!彼职终f:“這是泰國,說中文管用嗎?”杰森說:“試試唄?!闭f著就三步并作兩步來到信息處,用中文跟剛才那個聽不懂英文的男子說:“請問:廁所在哪里?”那人果然聽懂了。這下杰森可給弟弟幫了個大忙。杰森的爸爸說:“兒子,你真棒!沒想到中文這么管用。”
轉眼我們中文學校已有26年的校齡了,風華正茂的年齡伴著蒸蒸日上的事業,每當我聽到孩子們洪亮地唱起漢語歌曲,流利地朗誦中文詩詞,甜蜜的滋味從心里溢出。有的家長告訴我:放假時他們家孩子還說:“今天是周六,快上中文學校,別遲到呀! ” 說明孩子把周末上中文學校當成一種樂趣了。
多少個廢寢忘食的日日夜夜,多少個夜以繼日的朝朝暮暮,當美好的愿望有了滿意的成果,那種回味簡直是妙不可言,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了!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今天,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我們這條弘揚中國文化之路會越闖越寬。
【作者張月琴,現居澳大利亞?!?/strong>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