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10-23 09:31:10
首家公立醫院對接器官捐獻登記平臺
共同參與 延續“生命的接力”
2018年的清明節,一位市民來到廣西南寧市青龍崗長安墓園廣西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碑前鞠躬祭奠。
新華社記者 周 華攝
在中國,每年約有30萬人在等待進行器官移植,但實際上只有約1萬人能夠最終完成移植。需求大,供給少,導致很多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在苦苦等待中離世。
這樣的情況正在轉變。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上線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平臺,這是國內首家對接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施予受”捐獻志愿者登記平臺的醫院。隨著像公立醫院等力量參與其中,器官捐獻這項無私大愛的事業將進入新階段。
34家醫院輻射3000萬人
據介紹,邵逸夫醫院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平臺由該院聯合34家幫扶醫院共同建設,輻射人口達3000萬。
該平臺登記十分便捷。人們通過“邵逸夫醫院”微信訂閱號和“浙大邵逸夫醫院”支付寶生活號即可完成器官捐獻志愿者實名登記。登記的信息將直接傳送至“施予受”平臺,加入全國器官捐獻志愿者隊伍中。該平臺甫一上線,就收到上千人實名登記。
“器官捐獻志愿平臺的建立,將為全社會營造器官志愿捐獻的濃厚氛圍。”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黃杰夫說,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還處于成長期,應該有更多社會組織參與其中,各地都可以想辦法,跟社會組織或政府部門合作,開發便捷、服務能力強的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平臺。邵逸夫醫院的做法,是個不錯的嘗試。
為促進公立醫院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的發展,2017年9月,邵逸夫醫院成立了器官捐獻與移植協調辦公室,目前已成功完成15例器官捐獻。目前,邵逸夫醫院正在申請肝、腎、心、肺器官移植資質,正處于專家評審階段。
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表示,公立醫院是器官捐獻宣傳推廣的重要陣地。“邵逸夫醫院始終以彰顯公立醫院責任與擔當為己任,努力推動與實踐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的‘中國模式’。”
法治保障 監管深入
一直以來,中國器官捐贈數量與需求之間的矛盾難解。為改變這種困境,從本世紀初開始,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一批法律法規問世。2007年,《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發布,器官捐獻和移植工作走上法治化道路。2010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啟動。2011年,器官買賣罪被寫入刑法修正案(八)。2013年,《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試行)》出臺。2015年,全面停止死刑犯器官使用。
相關監管走向深入。10年來,能夠從事器官移植的醫院從600多家削減至164家,行業內部評審和準入更加嚴格。監管部門每年都會對器官移植醫院開展飛行檢查,確保器官分配溯源性、公平性。此外,各地還依法嚴厲打擊器官買賣犯罪,搗毀多個“黑中介”和非法器官移植窩點……
為了讓社會大眾“捐贈有門”,2014年3月19日,國家衛健委(原國家衛計委)“施予受”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網站正式啟動,任何人均可自行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愿者,并能隨時修改或取消其捐獻登記。據介紹,截至今年3月28日,中國已累計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達1.65萬例,捐獻器官近4.65萬個,累計報名登記42.2萬人,年捐獻和移植數量居亞洲首位、世界第二。
完善體系 改變觀念
雖然中國近年來器官捐獻志愿者數量大幅增加,但由于缺口巨大,整體形勢仍然非常嚴峻。
首先,很多地方體制機制建設依然滯后。據了解,目前還有不少省份沒有組建專門的器官捐獻組織管理機構,未出臺地方性法律法規。
其次,人們自愿捐獻器官的觀念仍然不強。例如,很多人誤以為,登記志愿者就等于真正捐獻。其實這是兩個概念。志愿者登記是對器官捐獻事業表達支持,只有符合臨床醫學條件者,才能成為潛在的捐獻者,而最終是否啟動捐獻,還需要家屬的同意。屆時,志愿者登記可以作為器官捐獻協調員和家屬溝通中的一個依據,表明患者在病重前表露過捐獻意向。
有關人士建議,由于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中,死亡是一件令人避諱的事,當下要對人們加強死亡教育,樹立積極的生命態度。同時,也需要加強器官捐獻體系的公開透明,讓更多人打消顧慮,加入自愿捐獻者行列,讓“生命的接力”持續下去。
彭訓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