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州日報
2018-10-26 15:21:10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考察,首站就來到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牙雕、廣彩、廣繡、粵劇、網紅店……老街一間間老店鋪與新店鋪交織,仿佛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習近平總書記邊走邊看,邊聽邊問。他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
昨日,記者回訪總書記視察的永慶坊和粵劇藝術博物館,在向總書記匯報、和總書記互動的群眾中,既有為保育粵劇文化做出大量工作的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也有多名在永慶坊這個“網紅”街堅守傳統手藝的多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更有在這條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創意街上奮斗的年輕人,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讓城市留下記憶,讓傳統煥發生機。
永慶坊
三雕一彩一繡展覽館
“總書記來考察是對非遺傳承人的極大鼓舞”
在廣州街坊眼中,有著百年歷史的恩寧路永慶坊,如今已成為保留城市記憶、傳統與現代融合的景點。走進永慶坊,迎面而來的是西關大屋、青磚石瓦和古樸的滿洲窗,然而細細逛下來你會發現,在這里,古樸與現代并不相悖,而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李小龍祖居、岑能詠春傳承基地、狀元坊戲服廠等傳統西關元素吸引了大量的人氣,創客工作室、“網紅”咖啡館、臺階式公共文化廣場又勾勒出“創新小鎮”的面貌。
這里曾是擠滿老房危房的老社區。2015年,作為廣州第一個舊城微改造項目,廣州用修舊如舊的修繕理念保留了舊城風貌,讓歷史文化遺存得到有效保護,同時把創客空間、文化創意等吸引年輕人的產業引入這里。恩寧路永慶大街在微改造后變身永慶坊,歷史街區華麗轉身。
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考察的首站就來到了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總書記首先走進了永慶坊入口處的三雕一彩一繡展覽館。“三雕”指玉雕、牙雕和木雕,“一彩”和“一繡”分別指廣州彩瓷和廣繡。它們都是廣東傳統手工技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杰出代表。
“當時,展館外地面上的‘騎樓’銅牌吸引了總書記的注意,我聽到有人問‘這里有三位工藝大師在工作,要進去嗎?’沒想到,總書記真的走了進來和我們近距離交流。”昨天上午,牙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民輝向記者描述了當時的情況。“總書記親切地問我這件作品是不是牙雕,我回答:‘總書記,您好!這其實是骨雕,材料是牛骨,這樣既可以踐行綠色環保發展理念,又能將中國工匠寶貴的智慧和技術一代代傳下去。’”
牙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張民輝
張民輝回憶,聽完他介紹象牙雕刻不再選用非洲象牙作為原材料,而是用猛犸象牙、牛骨等替代時,總書記微笑著點了點頭。近年來,由于牙雕技藝取材的變化,作為牙雕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張民輝感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總書記的微笑給了他莫大的鼓勵。他介紹,今年起,牙雕藝人開始尋求猛犸象牙和牛骨等替代材料讓千年牙雕技藝傳承下去。“這是挑戰,因為空心的牛骨對鑲嵌的技藝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也是機遇,由于原材料更加便宜,這項藝術有機會走進千家萬戶。”
當總書記走到玉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高兆華的展臺前時,他正在用金絲玉雕刻《送子觀音》。“總書記問我玉雕的材料,我告訴他是金絲玉。總書記又問我金絲玉產自哪里,我回答說產自新疆的克拉瑪依。”昨日,高兆華向記者還原當時的情形。
玉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高兆華
高兆華介紹:“20世紀70年代,我二十歲出頭就開始帶徒弟,至今已經40多年了。”“好好帶徒弟,讓玉雕后繼有人,這是我作為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傳承人最大的職責和使命。”高兆華說。
在廣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譚廣輝的展臺前,總書記詢問這是什么工藝。“總書記,這是廣彩,廣州彩瓷。”譚廣輝回答。當時,譚廣輝正在完成一座彩瓷盤,他說,看著他用極細的毛筆以細膩流暢的線條描摹出一只只栩栩如生的雄雞,總書記連連稱贊好漂亮。
廣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譚廣輝
隨后,譚廣輝又向總書記介紹起這個以“廣州”命名的彩瓷藝術。“廣彩是極具廣州特色的工藝品,在廣州有著300多年的歷史。”譚廣輝說,總書記聽后連連點頭。“總書記對我們傳統工藝的關心,對我們傳統手藝人的關心,讓我非常感動,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更有信心。”譚廣輝坦言,與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的問題相似,廣彩也面臨著傳承與發展的問題,“為讓更多人認識廣彩、喜歡廣彩,我們已經率先在學校以三年制學徒的形式培養傳承人”。
廣繡非遺傳承人譚展鵬回憶,當總書記來到面前時,他和夫人黃敏健正在創作新作《吉荔圖》。總書記走進來后,親切地跟他和黃敏健握了手,還夸他們夫妻倆繡得好。譚展鵬回憶起自己當時的心情:“真的是太高興了,難以抑制的激動。總書記來參觀是對我們非遺傳承人的極大鼓舞,今后我們會更努力把工作做好。”
永慶坊
網紅咖啡館、創意陶藝坊
“沒想到能和總書記聊陶藝”
“近距離看到總書記,感覺特別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昨日,在永慶坊的一家咖啡館,“90后”咖啡師學徒黎明書回憶著前一天的點點滴滴,“原本我們從店內看到總書記從永慶坊往粵劇藝術博物館走,在我們門口的廣場停了一下,走進我們的咖啡館來了。”
“90后”咖啡師學徒黎明書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逸男 攝
總書記走進咖啡館后,黎明書開始向總書記介紹這家店。“介紹時,激動的同時也有些小緊張,畢竟要向總書記介紹。”黎明書說,他來自廣西農村,大學學的是能源與動力工程。因為喜歡咖啡,畢業后選擇到廣州工作,才剛來幾個月。他說,總書記的到訪給了他滿滿的激勵,感覺生活總是充滿意外的驚喜。他笑言,從廣西到廣州這個國際化的大城市打拼,他也有著自己的“小目標”——希望將來能開一家自己的咖啡館。
同是“90后”的林云今年9月才將陶藝工作坊搬到永慶坊,他怎么也沒想到居然能和總書記聊起他熱愛的陶藝。他的工作坊門有點窄,卻沒有擋住總書記的腳步。“總書記進門時,我還在‘拉胚’。”林云拿出前一天完成的作品說。在這家陶藝店,陳列出來的并非精工細作的陶藝作品,而主要以客人制作的個性化陶藝作品為主。“我們主要以普及陶藝教育為主。”
陶藝荔枝作品
“總書記一進門就看到了一件荔枝造型的陶藝作品,贊揚把嶺南佳果荔枝做得這么活靈活現真是難得。”林云的語氣里充滿了自豪。從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畢業后,林云從事陶藝教學和傳播事業有8年之久,今年才入駐永慶坊。被問到為什么會來廣州,這個28歲的小伙子笑著回答:“因為我喜歡羊,廣州又稱‘羊城’,所以我對這里有一份別樣的感情。”他還透露,僅憑對“羊城”的好感還不足以讓他下定決心來這里,“荔灣沉淀了廣州千年的文化底蘊,而永慶坊能將這種底蘊和年輕人的創業結合得這么好,才是我想在這里實現創業夢的最大理由。”
粵劇藝術博物館:
“總書記希望我們把粵劇保護傳承下去”
戲臺之上,粵韻悠揚,唱念做打,蕩氣回腸。與永慶坊一墻之隔的粵劇藝術博物館,不時有私伙局在這里上演街坊熟悉的粵劇粵曲片段。粵劇被譽為“南國紅豆”,是嶺南傳統文化的代表,2009年9月30日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馬楠講述總書記考察粵劇藝術博物館過程,表示備受鼓舞,深感責任重大。
昨天,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馬楠向記者還原了總書記考察的過程。“總書記詳細了解了博物館建設、粵劇藝術傳承和保護情況,還觀看了戲臺上粵劇私伙局帶來的《佘賽花》表演。”馬楠說,總書記一邊往展覽館走,她一邊向總書記介紹粵劇藝術博物館的建設背景。為了保護和傳承粵劇文化,廣州結合舊城改造和城市更新工作建設了粵劇藝術博物館,并選址粵劇發源地、粵劇名伶聚集地恩寧路,于2012年動工,2016年6月對公眾開放。
美輪美奐的粵劇藝術博物館。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杰 攝
這座精美絕倫的博物館融藝術、展示、旅游等功能于一體。一方面以園林為載體,沿荔灣涌南北兩岸布局,打造出嶺南園林式的空間體驗;一方面以弘揚和傳承粵劇文化為宗旨,設置粵劇藝術展覽、粵劇戲曲演出、粵劇教育研討及文化休閑交流等功能。
“當我介紹粵劇戲服和粵劇名家時,總書記特意追問我粵劇戲服和京劇戲服是否有互鑒。”于是,馬楠更為細致地介紹起“大靠”就是粵劇吸收了京劇的裝飾藝術而引進的服飾,隨后又介紹了以地方特色廣繡入戲服的刺繡工藝。
“總書記問得特別細致。”馬楠說,拉家常式的對話很快消除了她的緊張感。她回憶:“總書記不僅平易近人,對嶺南建筑、飲食文化、地方音樂、名家流派都很了解,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傳統文化情懷。”
讓馬楠感受最深的還是總書記對非遺文化傳承的殷殷關切。一系列對話,讓馬楠感受到總書記對粵劇的傳承和發展的重視,她既感到備受鼓舞,也深感肩上責任重大:“總書記希望我們把這項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下去,展示給世界,我們不光要通過舞臺藝術表演的形式,還要通過博物館展出的方式講好粵劇背后的故事,通過定期舉辦課程,促進粵劇薪火傳承。”
廣州以“繡花”功夫微改造
探索歷史建筑多元活化利用
以“繡花”功夫進行微改造,是廣州探索歷史建筑的多元活化利用,成片保護利用模式的重要舉措,永慶坊的微改造是其中的成果。
文藝范十足的西關永慶坊。
永慶坊地處廣州百年騎樓街恩寧路,這條老街承載著千年商都的文化記憶,市民對其十分珍視,卻無奈地看著老街日漸蕭條。2011年6月,廣州市通過恩寧路改造地塊的《恩寧路舊城改造更新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導則更改》,提出街區整治和修復 “整舊如舊,新舊建筑風貌相融”“保留原有街巷肌理”“引入新產業”的原則。
為進一步保護和傳承荔灣的歷史文脈,提升街區品質,改善人居環境,提升荔灣老城的歷史凝聚力、文化軟實力和城市創新力,結合住建部將廣州列為2018年全國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試點城市之一的契機,廣州市支持荔灣區將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列為試點地區,組織開展了《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試點詳細設計及實施方案》的項目編制工作,推進街區的活化利用與更新實施,促進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利用。
作為恩寧路上的一條內街,創客小鎮永慶坊成為恩寧路一期舊改試點、廣州歷史文化街區微改造試點。永慶坊項目采用微改造的方式,在保留舊建筑嶺南特色風貌的同時,引入眾創辦公、創意產業。改造后的永慶坊于2016年9月30日開園并迅速聚集人氣,吸引大批市民、游客,成為文藝青年“打卡”地和文化創意產業辦公、青年創業創新的理想場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