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18-11-21 15:40:11
2018年11月,美國繼5月退出伊核協議、8月恢復部分制裁后,重啟了對伊朗的所有制裁。從力度上講,這種制裁不僅基本把伊朗排除在國際金融與貿易體系之外,還要二級制裁和長臂管轄,連帶制裁其他與伊朗做生意的實體。
外部力量援助
在美國來勢洶洶之際,歐盟、俄羅斯等都發聲反對美國單邊退出伊核協議,并表示將采取措施,保護本方與伊朗的正常商業往來。因此評估伊核協議的效力,首先需要評估俄歐的搭救是否有效。總的來講,俄羅斯的援手比較及時,歐盟的幫忙較難落實,要形成對伊朗的有效支撐還需時日和力度。
俄羅斯因烏克蘭等因素遭美國制裁,對制裁有一定的免疫力。為了減輕制裁對伊朗影響,俄羅斯準備與伊朗達成協議,用易貨貿易的形式向伊朗提供農產品和機械,換取從伊朗進口每天10萬桶的原油。這一安排若順利落實,對伊朗目前的困境將有一定程度的改觀。
歐洲國家曾發表聲明,準備成立一個名為“特殊目的工具”(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即在美元之外成立一個新型結算體系,用以保障歐洲公司與伊朗的正常貿易往來,然而由于擔心美國制裁,迄今沒有任何國家與任何銀行愿意出面來做這一機制的承辦方。歐盟外長莫蓋里尼11月19日的最新表態是,關于SPV的建立還暫無時間表。
能源市場趨向
11月的制裁中,美國給予了8個國家和地區為期6個月的臨時豁免,期間各個買家可以進口比之前數量更少的原油,但之后要把進口量降到零。美國此舉的用意,既是要適當照顧伊朗石油買家中日本、韓國等美國盟友的利益,又是為了避免油價過快上漲。
理論上,制裁豁免會為伊朗提供喘息之機,但實際上在豁免宣布后,國際油價應聲大跌,較年內高點跌幅已超過20%,這樣伊朗剩余的石油出口,能帶來的收入也就更為有限了。目前國際能源市場需求較為疲軟,沙特和俄羅斯開始討論在12月推動歐佩克和其他產油國聯合減產,提振油價,也希望此舉能對伊朗有大的幫助。
伊朗會屈服嗎?
目前美國借制裁想要達到的目的大體有兩層。第一層是要伊朗改變其“攻擊性地區政策”,其邏輯是制裁導致的缺錢,會令伊朗減少對也門、敘利亞、伊拉克等地武裝代理人的支持力度。第二層是如果伊朗不減少在國外的投入,其國內民眾會因經濟困難而走上街頭,要求改變政策,直至最終推翻舊政權。這種訴求貌似符合邏輯,但未必符合伊朗與中東的實際。首先,伊朗經濟的多元化和自給程度相對較高,其經濟困難會因制裁加劇,但未必會困難到要低頭屈服的程度,尤其是考慮到伊朗從1979年以來已經被美國制裁了快四十年,應對制裁的經驗不可謂不豐富。其次,從黎巴嫩真主黨到也門胡塞武裝,這些組織雖然是伊朗的代理人,但也不全賴伊朗輸血。最后,外部壓力到底會削弱還是加強伊朗的內部團結,伊朗政權對社會的控制力會因缺乏資源而降低,還是因為在匱乏經濟下壟斷資源分配而增強,只怕都是未定之數。(唐恬波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