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18-12-18 10:44:12
高鐵,新時代亮麗的“中國名片”
今年49歲的趙紅衛,是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工程師,自1998年博士畢業后,就在鐵路科研崗位奮斗至今。從小時候乘坐火車,到十幾年前關注高鐵,再到作為技術負責人參加高速CRH3型動車組技術引進的談判,直至為“復興號”高鐵網絡控制系統進行原始創新,趙紅衛是中國鐵路技術發展名副其實的見證者。
談起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趙紅衛回憶道:“上世紀80年代,內燃機車在我國被廣泛使用,不管是老鐵路職工還是火車迷,都懂得這樣一句話,‘哪里有鐵路,哪里就有東風4’。”
據了解,東風4型機車是中國第二代內燃機車的首型機車,也是中國首次設計研制的交—直流電傳動內燃機車。1974年大批量生產后,東風4擔當著客運和貨運任務,是當時我國鐵路運輸的主力。“1978年我國鐵路旅客列車的平均技術時速為54公里,僅為目前‘復興號’運營時速的15%。”趙紅衛說。
從蒸汽機車到綠皮車,再到動車、高鐵,火車見證了中國人生活的巨大變遷。“我上大學時,鐵路出行還很不便,買票難、車次少、路程耗費時間長,乘車環境也差,鍋爐、電風扇、綠皮座椅是經典配置。”回憶起20年前坐火車的情景,趙紅衛話中帶著一絲苦澀。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旅客列車最高運行時速增長至80公里到110公里之間。1994年起,25G型空調客車開始大規模生產并陸續替換原有的非空調列車。從那時起,火車車廂變得冬暖夏涼,漫漫旅途終于不再是一種煎熬。
“隨著近些年我國高鐵技術的發展,現在乘火車出行更方便了,在網上訂了票拎包就可以出發,高鐵上還有WIFI、充電插口。鐵路的發展帶給旅客的不僅是速度上的提升,還有出行品質上更美好的體驗。”趙紅衛說。
2017年6月26日,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正式開通運行,并于當年9月實現了350公里的全球商業運營高鐵最高時速。在“復興號”高速動車組254項重要標準當中,中國標準占84%。其中,被稱為“復興號”的“大腦”的列車網絡控制系統,正是趙紅衛帶領團隊研發的。“它之所以被稱為‘大腦’,是因為它要把車上所有的控制系統連接起來,這個系統不僅要協調牽引和制動系統,還有輔助系統、空調、車門……這個系統的重要性,就是我們要實現高鐵國產化自主化的原因。”趙紅衛介紹道。
趙紅衛清晰地記得,2016年7月15日,兩列中國標準動車組在鄭徐高鐵成功完成交會試驗。當列車速度漸漸降下來后,試驗團隊開始在車廂里互相握手表示祝賀,趙紅衛更是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這一天,中國高鐵一舉創下兩個世界第一:擬運營高鐵動車組列車第一次跑出時速420公里;趙紅衛團隊設計的控制系統,首次讓兩列不同廠家制造的動車組神奇地聯掛在一起。
隨著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截至目前,全國鐵路“復興號”動車組日開行數量達到260.5對,可通達23個直轄市、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我國“八縱八橫”高鐵運營網已初具規模。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高鐵運營里程突破2.5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量的66.3%,中國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運營里程最長的國家。高鐵,成為新時代亮麗的“中國名片”。
“鐵路之所以取得當前這些成績,是鐵路總公司、中國中車和各鐵路部門產學研共同合作的結果。目前整個鐵路領域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技術體系。”趙紅衛說。
如今,“復興號”家族正在不斷壯大。據了解,時速350公里智能型“復興號”動車組研制工作進展順利,將于2018年年底完成樣車試制組裝,2019年完成調試及實驗驗證;時速250公里“復興號”動車組樣車已下線,正在做型式試驗的前期準備工作;時速160公里速度級動力集中型“復興號”動車組設計定型工作也基本完成。“在不遠的未來,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同類型的高鐵將會覆蓋更多的地區,給百姓帶來更舒適的出行體驗。”趙紅衛表示。
(本報記者 訾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