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19-01-07 22:29:01
新疆烏魯木齊北郊水庫。王海燕 攝
河流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是生態(tài)文明的要素,也是最具鄉(xiāng)愁特征的文化符號。它滋潤了一方水土,養(yǎng)育了一方百姓,承載了厚重的歷史文化。人們對于“家鄉(xiāng)河”,總有著一份深藏心底的美好記憶。
2016年年底,中辦國辦印發(fā)《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發(fā)出“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的號令。時隔兩年,河長制從“全面推行”到“全面建立”,河湖管理邁出了堅實步伐。建立河長制,無疑是向過去河湖管理的頑疾宣戰(zhàn),從而將更多的河湖從渾濁、發(fā)臭、臟亂和無序開發(fā)的狀態(tài)回歸到“家鄉(xiāng)河”原來的一汪清水。
兩年來,由水利部組織策劃的“尋找最美家鄉(xiāng)河”國情水情教育活動在全國陸續(xù)展開,旨在更好地展示我國在河湖治理和保護方面的成果,通過尋找美的過程,讓河湖保護意識深入人心,營造全社會關愛河湖、珍惜河湖、保護河湖的濃厚氛圍,最終轉變?yōu)楹亲o“家鄉(xiāng)河”的實際行動。
記者深入大江南北,用鏡頭真實記錄河流的生態(tài)之美、文化之美和發(fā)展之美。這其中,既有婉約秀美的溪流,也有氣勢雄渾的江河;既有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fā)展理念的樣板,也有得益于水利建設、變“臭水溝”為“美景河”的成功范例;既有文化積淀深厚、造福一方的江河支流,也有“河長”精心呵護、兩岸和諧發(fā)展的城市河流。
每條河流都鐫刻著保護和治理的印記,呈現給人們的是一幅精美的詩畫、一種婉約的情懷、一曲綠色的樂章,并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人民網記者 雷聲)
湖北省羅田縣平湖鄉(xiāng)新昌河。雷建高 攝
浙江省仙居縣村民在永安溪垂釣。雷聲 攝
浙江省仙居縣永安溪。雷聲 攝
4000米高空航拍西藏雅魯藏布江。王建軍 攝
廣西下枧河晨曦。韋炳華 攝
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西湖鎮(zhèn)望桿子疏勒河下游河段。雷聲 攝
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疏勒河。雷聲 攝
山東省臨沂市沂河。雷聲 攝
福建莆田市城廂區(qū)華亭鎮(zhèn)黨委書記、河長蔣萬順在木蘭溪巡河。雷聲 攝
福建莆田市木蘭溪。蔡昊 攝
福建莆田市木蘭溪岳公橋段。蔡昊 攝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烏蘇里江濕地。于國軍 攝
廣東韓江。雷聲 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