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9-01-23 13:38:01
人均GDP將破1萬美元是中國經濟轉型新契機
財經劉言
中國人均GDP即將突破1萬美元,這一成績的取得令人鼓舞,也為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聚斂了更大的可自由發揮空間。
2018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突破90萬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中國人均GDP也即將達到約1萬美元。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根據測算,2018年中國人均GDP約為9777美元。而且,若匯率相對穩定,今年中國GDP保持6%的增速的話,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幾無懸念。
按世行2015年的標準,人均GDP低于1045美元為低收入國家,在1046-4125美元間為中低等收入國家,在4126-12735美元間為中高等收入國家,高于12736美元為高收入國家。
中國人均GDP即將突破1萬美元,意味著中國又向高收入國家行列邁進了一步。
這一成績的取得令人鼓舞,也為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聚斂了更大的可自由發揮空間。
一直以來,各界人士都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當作是中國亟須邁過的一道坎。阿根廷、委內瑞拉等國家,都被認為是止步于這道坎的失敗國家。
盡管我認為“中等收入國家陷阱”是一個僅具歸納統計意義的概念,但是,上述國家的失敗,都源于未能構建起與其發展階段相匹配的經濟社會制度體系。用已故諾獎得主諾斯的說法,這些國家之所以失敗,根源在于未能從有限準入的經濟社會制度秩序,邁入開放準入的自由的經濟社會制度秩序。
顯然,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不是一個經濟概念,而是一個制度敏感性適應能力的概念——從來就沒有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一說,只有制度惰性一說。
因此,唯有提高制度之于經濟社會變遷的敏感適應能力,中國經濟才能獲得我們所期望的韌性和彈性。而這需要的是不斷深化的改革開放,促使中國的經濟社會制度從有限準入的秩序,轉型為開放準入的自由秩序。
那么如何實現這種制度轉型呢?簡而言之,就是要搭建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防護型保障體系和透明型擔保體系,以便營造一個活力四射的市場、競相創新的經濟社會環境等。
為此,必須指出的是,這意味著在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的當下,中國亟須補足自身的短板,將更多的財力投入到社保福利等民生領域,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防護型保障體系,增強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持續提高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等。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中國需通過切實有效的減稅降費,改變政府在初次分配中過高的占比,并通過改變財政支出的方向,在再次分配中降低收入分配差距。這促使政府承擔起更大責任,而非激勵政府繼續以經濟人的身份參與到經濟增長的隊伍中,從而避免由于收入分配問題,固化甚至強化居民對經濟增長的“增產不增收”錯覺。
總之,人均GDP即將突破1萬美元的當下,是中國用改革開放鑄造新的經濟增長動力的歷史突破口,是中國在國內外擔負起應盡責任的發力點。我們相信,這將是中國經濟社會最矚目的成人禮。
□劉曉忠(資深金融從業人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