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共青團中央
2019-01-30 14:15:01
昨晚,一篇名叫《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刷爆網絡,文內提到“談理想的有三種人:傻X、騙子、去世的他”。
截止到發稿前,該文已被禁封。
狀元、寒門、死亡,三個關鍵詞,非常抓人眼球。姑且不論文章的內容是否虛假,今天我們只想跟大家聊聊理想。下面這篇文章是2015年,共青團中央發布的一篇文章,看看我們眼中的“理想”、“信仰”和“主義”。
先說信仰
這個十一,回了老家蘭州。順帶去了甘南,看了被譽為“世界藏學府”、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拉卜楞寺色彩富密的大經堂中,諸多喇嘛們用低沉而渾厚的聲音同時頌經的場面,足夠讓人震撼;但引發我最多思考的,卻是衣著光鮮時尚的漢族青年男女,也在拉卜楞寺各種經堂外,模仿著藏族同胞的模樣,亦步亦趨地磕長頭、虔誠地膜拜。我猜想,他們或許并不真的明白藏傳佛教的教義,不了解口中默誦經文的意義,但并不影響用這樣的儀式表達虔誠。同行者在朋友圈中這樣寫道“我們向往遠方,常常要停下腳步,喊著需要等等靈魂,嘴里詠頌著不明所以的經文,然后在別人的信仰里長跪不起。”如此場景,據說西藏更多;由此而有網上一段傳聞:朝陽區有30萬散養的“仁波切”。
——我問自己:這究竟是信仰的堅定,還是信仰的迷茫?
正如諸多學者所論,我們似乎正處在這樣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缺乏信仰”成了對國人精神狀態和這個時代最主要的批評聲音之一。也因此,盧新寧在北大中文系那篇《在懷疑的時代依然需要信仰》的演講,才能風靡一時、引得大家爭相轉載傳讀。
的確,人不能沒有信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不能沒有信仰。信仰雖虛空,卻正是因為有這種超越眼下現實、叩問終極價值的“虛空”,才能給我們每個人以繼續奮斗下去的力量。
一個沒有信仰的人,不值得信任;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家和民族,沒有希望和前途。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么?當是什么?我相信,其實所謂信仰,總是有的,根植于每個國人內心深處,能夠為多數國人所理解和認同,而又對現實生活能有所超越。那是我們不知不覺中頑固堅持,但大多數時候卻羞于啟齒的東西。
我的信仰是什么?
其實說來很簡單,5個字:為人民服務。或者學究一點: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過得更好。我是中共黨員,上述,便是我的信仰。
北大讀書時,大一到大四,便都已有學生干部團委老師問我們是否入黨,要求遞交入黨申請書。當時我是沉默的、拒絕的——希望想一想。原因很簡單:我還沒有想明白。是否決定加入一個政治組織,應當是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后的、理性的、自主的選擇。直到研究生時,我覺得想明白了,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申請書不是網上down的,而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寫下。其中許多字句,現在都還記得: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不但讓自己,而且讓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愿與所有志同道合者,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后來,我聽說了一個詞,“公共理想”。嗯,當時、以及現在的我,支撐著我不斷前行不斷努力的,或許就是因為了這樣一種公共理想。
人們說: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為信仰而努力的人是充實的。
這種感受,有時候,我確能體會一二。
再說主義
說到主義,自然不能繞開一個世紀前的“問題”與“主義”之爭。(巧的是,《新青年》雜志1915年創刊,今年整整100周年;100年過去了,問題與主義的爭論,貌似仍在繼續;不過那時候是在雜志,而今天是在微博)。胡適之先生覺得應當解決問題,而非空談主義;李大釗先生則覺得,“問題”與“主義”并不能完完全全的分離。
一百年過去了……
實際上沒過一百年,歷史就已經給出了答案。
被譽為史上最成功的創業故事:一群平均年齡27、8歲的年輕人,硬是憑著對主義的信仰、對信仰的追求,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帶領著當時那個殘破的國家、那個瀕臨亡國滅種的民族,走到了今天。(插入網友段子:“世界最牛的創業團隊:1921年公司注冊,資本金接近于0!靠馬列主義的計劃書!歷經艱苦經營!兼并國內外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的資產,上演了一幕幕蛇吞象的傳奇擴張史!于1949年10月1日宣布上市!雖幾經改革重組!目前市值穩居世界第二!!”)
問題要不要講?當然要,不解決問題,何以奢談主義?
主義要不要堅持,當然要。因為同樣的問題,用不同的主義,會有不同的做法。無問題,則主義必然淪為空談;無主義,則問題的解決無方向。政黨、政策所謂“左”與“右”,說白了,讓對有錢有權的人更有利,還是長遠看,對絕大多數的普通百姓更有利。如此而已。
看書時讀到過這么一段:
林彪被邀在延安黨校講馬列課,許多人都準備記錄,林彪只說了一句:"資本主義是少數人發財,共產主義是大家發財,講完了。"
林彪斯人已逝,自有黨史國史定論,但這句話,卻是簡潔而明了的。
讓多數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便是我所堅持的主義。我相信,也是我所在的政黨,所秉持的主義。
這個政黨,在歷史上、在現實中,有很多的不完美,我知道。(關于這點,不用低估我的智商和閱讀)。但我同時知道,這個政黨,在歷史上、在本質上、在更大范圍更大比例的現實中,從未放棄她原本最堅持的那些堅持,從未放棄把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帶領走向復興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因為這個黨的主義和主張,她絕不會將國家的權柄,僅僅因為財富就全然交付于“資本”。(很多人批判TG公權力的“霸權”,但是否真正想過,在當今世界,資本才是引發戰爭、控制傳媒、影響世界格局最大的霸權力量)它曾經的失誤,會在一代人心中留下揮之不去的傷痕,這也是一些怨憎的根源。但更主要的,是她現在的努力和成就,以及這些成就所證明的優越,會讓一些人、一些國家焦慮、擔心,進而封堵、詆毀、破壞和遏制——既在現實中,也在網絡里。
中國是否正在變得更好?當然。
年輕人對這個國家是否有信心?同樣當然。
我看到,2014年,“我和國旗合個影”的微博話題紅遍網絡一周排在話題榜第一位參與量超過2億,很多年輕的網友說,從沒想到,風花雪月的微博上會有一個話題能讓人感動得流淚。
我看到,那些由85后甚至90后創作的動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紅遍網絡,與片尾《追夢赤子心》一起彈出的,是那句“幸福,并感激著……”——這些孩子們,今天可以在微博上曬著茶葉蛋調侃著對岸,這是一種他們的父輩想也未曾想過的自信的肆意流淌!
我看到,9.3閱兵,“這盛世,如你所愿”的微博一天就有兩百多萬的轉發;最贊的評論是那一條:““開國大典的時候飛機不夠,您說飛兩遍,現在再也不需要飛兩遍了,要多少有多少。山河猶在,國泰民安。”
我看到,當利比亞那個被沖到海灘的男童照片傳遍全球的時候,無數網友評論,誰想讓我的祖國變成那樣,請從我的尸體上踏過……
其實,許多這些青年感念的背后,還有著這樣的認知邏輯:中國,不能夠犯顛覆性錯誤;有著14億人口、人均資源相對貧乏的中國,也經不起這樣的顛覆性錯誤。期盼著別的國家、別的政府,真誠地讓中國人過上好生活,在目前的國際政治環境下,不僅不現實,而且很幼稚。
——以上所有這些,僅關乎“問題”、而與“主義”無關嗎?我相信,任何負責任的、有理性思考能力的人都不難理解。
有了這個“主義”,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嗎?我自然也不會天真地這樣認為。說一句老掉牙的話,改革和發展,我們都還在路上。
同樣的道理,因為這個“主義”的看似遙遠,它就是“謊言”且永遠不可實現嗎?這樣的理解,同樣膚淺。大學讀書時,哲學系的同學喜歡討論關于“終極關懷”這樣的話題。既是“終極”,而且“關懷”,則必然漫長且遙遠。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路漫漫,但總有光明在前方,因其修遠而放棄,是短視者、短志者的見識和所為。
更何況,對于中國,從目前幾十年近百年的歷史來回顧,這條路,走對了。關于何以正確和為何將會正確,參見各種輔導材料,我不再贅述……
說了那么多,關于青年人的“信仰”和“主義”,還是那句曾經在微博上已經發出去的話:
“你有你的幻滅,我有我的信仰”,“你看不見我的努力,但我知道我的腳步從未停息;你嘲笑我的夢想和現在,我用奮斗創造自己的未來——你好,青年”。
這篇內容,發了也就發了。應該不會刪除。即使在網上被刪除,也定會有有心人的截圖保存。當然,微博評論,也不會刪除。一如這篇文章一樣,它的內容本身,以及下面的評論,無論是欣賞還是詆毀、調侃亦或謾罵,都是我們這個時代、這個國家、這個網絡社會,真實的縮影。
而已。
真誠祝每一個看到這篇文章,并或略有觸動的人,一切好~
編輯后記
當小伙伴們看到《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的時候,群里炸了!不為別的,因為那些談理想的我們——不好意思,還活著!
我們的小伙伴里,有本想歲月靜好做個高中化學老師的胖子,有放棄高薪的律師,有從四面八方趕來只為中國更好的很多很多人……我不想說,我們有多崇高,但,至少,就像小伙伴所說的:理想,是可以堅持的,我還記得我高中時候的理想就像入黨申請書寫的那樣,目前還好,不差太遠。
今早一起來,對這篇文章提出質疑的文章刷屏,做新媒體真的好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