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2019-02-01 09:29:02
參考消息網2月1日報道 當地時間1月30日上午,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開幕式在美國白宮艾森豪威爾行政辦公樓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等出席。此次磋商引發海外媒體高度關注。
“關鍵談判”意義至關重要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31日報道,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稱,美國和中國官員在30日于華盛頓舉行的貿易談判首次會談中進行了“良好對話”。
盡管其評論很簡短,但姆努欽是這些官員中最愿意提供消息的。
當天早些時候,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對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國代表團表示熱烈歡迎。
另據路透社1月30日報道,美國和中國1月30日開啟了一輪關鍵的高級別談判,旨在彌合重大分歧并緩和關稅戰。
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為首的兩國高級官員,在白宮旁的艾森豪威爾行政辦公樓舉行了會談。美國設定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最后談判期限為3月1日,雙方還有一個月時間來達成協議。
2018年12月,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會晤中,中美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領導人達成了90天休戰協議,設法通過談判來解決貿易分歧。30日的談判是自那以來舉行的最高級別的會談。
坐在劉鶴旁邊的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中國財政部和商務部的官員也出席了此次談判。
美國方面,坐在萊特希澤兩側的有特朗普的貿易、金融和經濟高層官員,包括財政部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以及白宮顧問庫德洛和納瓦羅。
美國商界期盼達成協議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月30日報道,1月30日,中美恢復高級別貿易談判。鑒于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特朗普自認為占據上風,但特朗普及其政府也承受著要達成協議的壓力。
報道稱,中國針對美國加征關稅采取的反制措施在主要商業團體中引起不滿,而且沖擊了堅定支持特朗普的地區和選民,包括大平原區的豆農、中西部地區的汽車工人,以及南達科他州、北達科他州和得克薩斯州的石油產業工人。
報道稱,兩周前,特朗普在美國農會聯合會的年會上發表講話時18次提到中國,信誓旦旦地表示很快就能達成協議。問題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他在新奧爾良告訴大家,關于對華貿易,“等著瞧會發生什么……他們已經在恢復訂購,對吧?他們會訂購的,而且已經開始了”。
美國錫拉丘茲大學經濟學教授瑪麗·洛夫利表示,如果不能達成協議,那不僅會給特朗普帶來風險,也會給共和黨帶來風險。
她說:“國會里的共和黨人不會覺得額外關稅在國內真的會是一種成功,他們看到,全國很多地方已經對政府部分關門造成的影響感到擔憂。關稅增加和未能達成協議最終會讓人認為是政府進一步失敗的表現。”
報道稱,華爾街的動蕩已經成為另一個壓力來源。對美中貿易戰可能無限期延續下去的擔憂,引發了2018年年底的股市拋售,而特朗普稱自己為“關稅人”的推文更是火上澆油。
與特朗普關系密切的人士透露,隨著股市大跌,特朗普曾焦急地打電話給白宮內外的顧問,謀求確認拋售并非他的對華立場所致。最終,他輕描淡寫地把市場波動稱作正常調整的一部分。
另據路透社1月30日報道,美國國會議員30日提出法案,希望限制總統出于國家安全原因征收進口關稅的權力。
報道稱,該法案的前景并不明朗,但凸顯了國會兩黨對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代價日益高昂的擔憂。美國2018年對來自其他國家的鋁和鋼鐵開征關稅,支持自由貿易的議員對此提出批評,各行業紛紛抱怨供應鏈成本上升。
兩個議員團體30日在參眾兩院提出了名為《國會兩院貿易授權法》的法案。按照這項法案的要求,特朗普在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采取關稅和配額等貿易行動前,需要得到國會批準。目前,《貿易擴展法》允許總統在未經國會批準的情況下征收此類關稅。
參議院法案的發起人之一、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共和黨參議員帕特·圖米說:“以國家安全為幌子征收的這些關稅正在削弱我們的經濟,威脅美國的就業,并損害我們在其他國家心目中的信譽。”
圖米2018年發起了類似的提案,但沒能進入投票階段。尚不清楚國會今年是否會考慮審議這項法案。不過,這類法案凸顯出議員們為解決關稅問題而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
中美和則兩利斗則兩傷
據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月30日報道,美國和中國分別是世界上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它們在很多方面互相糾纏,可謂剪不斷理還亂。有人稱之為“中美共同體”,這是一種恰當的描述。
報道認為,國際貿易促進所有人的和平與繁榮。它并不總是一帆風順、平均分配或是沒有任何問題。但這就是大事情的本質。
報道指出,從長遠來看,中國的增長已經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全球有數十億人因此擺脫了貧困。
盡管如此,美國和中國也是擁有不同利益的不同國家。兩個國家之間既有競爭也有合作。因此,矛盾必然會出現。這些矛盾需要得到解決,但不是以特朗普所提議的方式。他未能理解一件事情:損害與美國自己的經濟如此息息相關的中國經濟,也將削弱美國。
特朗普要求中國尊重知識產權和公平競爭,但是,中國不可能像撥一下開關那樣輕易改變做法。不論改變多么必要,這種改變都需要時間。如果處理不好,它將帶來問題。
中國經濟已經實現了令人稱羨的增長。有預測稱,增長將會持續,而減速是不可避免的。中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無法永遠保持6%或更高的增長率。舉例來說,過去10年中,中美之間的GDP增長率差距一直在縮小。
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是通用汽車公司去年關閉多家工廠并裁掉數千名工人的原因之一。然后蘋果公司發布營收預警,并把原因歸咎于其在中國的經營狀況變差。
世界經濟增長的很大一部分與中國的增長直接相關——而且不僅與當前的絕對增長有關,還與預期的未來增長有關。
企業已經把6%的中國年增長率固化到了它們的財務模型中,并且永遠據此計算復合增長率。這個數字被納入了預測和預期中。股東們為此感到高興。而當經濟增長不順暢的時候,人們就會感到意外。蘋果只是眾多企業中的第一個。
報道稱,美國比人們想象的更依賴中國。沒錯,美國是存在與中國的貿易逆差。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不向美國購買任何東西。他們確實買了。而美國經濟的某些部分嚴重依賴中國顧客。事實上,有五家大型上市公司2017年銷售額的1/3以上來自中國。情況稍有改變就可能抹去它們的全部或大部分利潤。
大量規模稍小的美國企業也依賴中國提供在美國找不到替代品的元件。成本的上升——不管是由于關稅還是其他原因——也有可能使它們的賬簿底線受到重創。
報道稱,中國也有自己的問題,但別忘了,一個疲弱的中國將會傷害美國,還有歐洲,尤其是德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