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19-02-01 15:54:02
延續千年的仲宮大集如今依然人流如織。
身為80后的“老濟南”,又要迎來我的第三十六個春節,年年過年年盼。每個人心里都有過年的回憶,有些被保留下來,稱之為“習俗”,有些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了新花樣、新形式。
小時候,爸媽會帶我回到農村老家和叔伯嬸子們一起過年。新衣帽新鞋子不舍得穿戴,就等大年初一一大早,迫不及待地打扮上。大年三十這一天,奶奶會在正屋里請家堂,把逝去的爺爺和老奶奶“請回來”,畫像擺在八仙桌中間,設好香案,擺上雞、魚、肉、豆腐和水果,再搭放一些彩色紙條,三兩棵菠菜,供桌前放一個蒲團。
老濟南有守歲的習俗,也叫“熬五更”。通常是小孩該睡就睡了,大人們強打著精神,圍著火爐喝著茶、嗑著瓜子聊天,不知不覺就到了五更,天也就快亮了。到了下五更餃子的時候,街上會響起鞭炮聲,迎來新的一年。而且初一早上這頓餃子必須吃素的,奶奶說吃素餃子這一年就素凈了。
大年初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家里的長輩拜年。吃過五更餃子,院子里的大門就被拜年的街坊敲響了,睡懶覺是不可能的。這時,奶奶坐在供桌旁的椅子上,拜年的人要沖著供桌磕頭,還要喊著奶奶的稱謂。我們小孩兒見了面,會拖著長腔唱:“過年過的好——吧,沒叫老鼠咬——吧!”
其實,為了迎接我們回家,奶奶和大爺大嬸們進了臘月就忙活上了,趕大集、殺年豬、蒸年糕、做豆腐……那時我覺得最好看的裝飾,就是屋門上、窗欞上、灶臺墻上貼的各式年畫。印象最深的是一幅“蓮(連)年有魚(余)”的年畫,也是咱濟南人喜愛的“爆款”,畫面上一個白白胖胖的娃娃,穿著紅肚兜,騎在一條大鯉魚身上,水中點綴著盛開的紅蓮和碧綠的荷葉,洋溢著一派熱烈吉慶的年味兒。
后來家里換了大房子,裝上了暖氣,奶奶就進城過年了。只是奶奶年紀大了,大掃除、炸年貨、貼對聯等習俗改由我們小輩來做。奶奶一開始不太習慣,覺得原來一大家人忙里忙外,現在忙起年來倒清靜了許多,可她心里還是樂呵呵地,直夸如今的生活真幸福,趕上了好時候。
過去需要動手書寫的春聯、剪出的窗花,大多已被精美的印刷品取代;越來越多的家庭走進飯店享受豐盛的年夜飯;電子鞭炮、視頻拜年、手機紅包等也成為新的年俗形式……比起小時候,現在的年味似乎淡了,但和和美美的親情一直在,濃郁綿延。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他們對年一樣有著各自的記憶,一樣期盼著過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