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9-02-07 16:34:02
大年三十
千家萬戶團圓之日
有這樣一些人
他們與自己的工作團聚在一起
因為他們
城市有了溫暖
因為他們
鄉(xiāng)村有了希望
因為他們
……
向春節(jié)期間
奮戰(zhàn)在各條戰(zhàn)線上的人們致敬
在烏蒙山區(qū)
他見證苗族村民脫貧后的第一頓年夜飯
◆2月4日,楊富江(右)與妻子楊發(fā)英在大門上張貼“福”字。
烏蒙山區(qū)腹地的畢節(jié)市納雍縣,曾經是貴州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qū)之一。貴州當地方言曾流傳著“納(納雍縣)威(威寧縣)赫(赫章縣),克(去)不得”的民間俗語。
◆2月4日,楊富江(左一)與鄰居們一起跳蘆笙舞迎接新年。
伴隨著烏蒙山區(qū)的爆竹聲響,我?guī)е鄼C鏡頭,走進當地群眾的生活。
與中國多數貧困地區(qū)一樣,這里有著最干凈的空氣和最質樸的人民。讓我感到欣喜的是,最近的幾年,伴隨著脫貧攻堅無聲的戰(zhàn)斗,這里也在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楊富江在家中制作蘆笙。
◆楊發(fā)英在家中制作苗族服飾。
◆楊富江夫婦在整理過年用的臘肉。
除夕當日,我來到納雍縣維新鎮(zhèn)最偏遠的一個社區(qū)——坪子社區(qū)半坡組的苗族村民楊富江家中。楊富江家去年還是鎮(zhèn)里的貧困戶,今年是他家脫貧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家里三間內屋,一間堆滿了制作蘆笙的工具,一間放著一臺嶄新的縫紉機和各種布料,還有一間堆滿了香腸臘肉等制作年夜飯的食材。
◆2月4日,楊富江(左)在家中制作蘆笙,妻子楊發(fā)英在隔壁房間制作苗族服飾。
平日里,楊富江與妻子楊發(fā)英隔墻而坐,一個忙著制作蘆笙,一個忙著制作苗族服飾。他們制作的蘆笙和苗族服飾物美價廉,很受歡迎,家庭收入明顯增加,他們已于2018年年底實現脫貧。
◆2月4日,楊富江(右)與妻子楊發(fā)英在晾曬苗族服飾。
雖然室內仍顯空蕩,但是兩口子那種積極的生活狀態(tài),宣告他們已和貧困“訣別”。
結束了除夕當天的工作,楊富江和楊發(fā)英張羅好年夜飯,叫上周圍的鄰居一起跳起蘆笙舞,共同慶祝農歷新年的到來。他們的微笑定格在鏡頭中,滿滿都是甜蜜和對新生活的向往。
◆2月4日,楊富江(右)與妻子楊發(fā)英一起準備年夜飯。
◆2月4日,楊富江(中)與鄰居們一起跳蘆笙舞迎接新年。
有一首在網絡上很火的歌曲就是用貴州畢節(jié)方言演唱的,歌詞里面這樣寫道:我勒家,在阿個山喀喀頭,那里的陽光,安逸得很。我勒家,在阿個金竹林兜勒,那里的雀子,精靈得很。不像之城兜勒,關在阿籠子里,想飛也飛不出克。
歌詞里面,透出一種可貴的自信。
◆2月4日,楊發(fā)英(左)幫丈夫楊富江穿上自己新縫制的服飾。
◆2月4日,楊富江(左)在幫妻子楊發(fā)英整理頭飾。
這種自信,如今我在烏蒙山區(qū)采訪時經常在年輕人臉上見到。我堅信,這一張張自信的臉龐,才是幫助這里的人們脫貧致富,幫助這里的鄉(xiāng)村振興的關鍵。
◆2月4日,新華社貴州分社記者歐東衢在拍攝楊富江制作蘆笙。
在火車月臺
他見證新婚夫妻的除夕離別
◆2月4日,陸靜蕓和丈夫趙云鵬在南寧站站臺道別。
今年除夕,我是和趙云鵬一起度過的,而他,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
趙云鵬,今年32歲,是南寧鐵路公安處一名乘警,2018年12月1日剛剛結婚。2月4日(除夕),他要在南寧開往上海南的T82次列車上執(zhí)行乘警任務,新婚后的第一個除夕不能陪伴家人和剛剛結婚兩個月的愛人。因為除夕沒法和家人一起過,千家萬戶除夕之夜才吃的年夜飯,他們只好提前一天吃。
◆2月3日,趙云鵬夫婦采買年貨。
◆2月3日,趙云鵬夫婦在家門口貼春聯。
◆2月3日,趙云鵬夫婦準備“年夜飯”。
◆2月3日,趙云鵬夫婦與家人吃“年夜飯”。
2月3日,我到趙云鵬家采訪,跟著他和他的愛人陸靜蕓一起去買菜、買年畫,看著他們在家里一起貼對聯、做年夜飯、吃年夜飯……
除夕當日,我早早起來趕到南寧火車站,見證了親人除夕別離的那份眷戀與不舍,見證了重任在肩的人那份舍小家為大家的責任與擔當。
◆2月3日,陸靜蕓幫助丈夫趙云鵬準備出差的衣物。
◆2月4日,在南寧站站臺,陸靜蕓送丈夫趙云鵬走向即將出發(fā)的列車。
◆2月4日,在南寧站站臺,陸靜蕓和丈夫趙云鵬隔著車窗揮手道別。
堅守自己的崗位,見證他們的堅守;心靈碰觸的點滴,感動他們的感動。2月4日上午,當大多數人的腳步都匆匆邁向幸福團圓的家時,趙云鵬登上穿越除夕的列車去執(zhí)行公務。在站臺上,在一聲長長汽笛的催促中,他與愛人匆匆相擁揮別,匆匆轉身踏上列車遠行。
◆2月4日,在南寧站告別時,陸靜蕓將新年禮物送給丈夫趙云鵬。
在站臺上,記錄他們匆匆揮別的畫面,目睹他們依依不舍的深情,我被深深地感動了,也深切地感受到每一份堅守的背后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親情割舍,深切地感受到每一份恪盡職守就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無私付出,也在這些點點滴滴記錄和見證里感受到自己堅守的價值。
在北去的列車上,趙云鵬給愛人陸靜蕓發(fā)了一條信息:“親愛的,新婚第一個除夕不能陪你過,真的很抱歉,祝你及家人新年快樂!”陸靜蕓看了又看,回了一行字:“親愛的,安心工作,守護萬家團圓才是最大的團圓!”
◆2月3日,新華社廣西分社記者陸波岸在趙云鵬家采訪拍照。
在橘子洲畔
她見證外賣配送員的留守之夜
◆外賣配送員丁鴻。
作為新聞攝影“新兵”,工作后的第二個除夕夜,第一次不和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今年的年夜飯,我在采訪現場,和幾位外賣小哥在一起,他們中的一位是我的采訪對象丁鴻。
◆2月4日,丁鴻戴上頭盔準備出發(fā)送餐。
◆2月4日,丁鴻在長沙街頭送餐。
◆2月4日,丁鴻在長沙街頭送餐。
◆2月4日,丁鴻與春節(jié)休息的商家聯系取消訂單。
除夕這天的工作,丁鴻很享受。城市街頭空空蕩蕩,路上暢通無阻,許多商家過年歇業(yè),訂單量少于往日,這些專屬于過年的“福利”給了丁鴻一點忙里偷閑的竊喜,他甚至在騎行時愜意地用手機播放起了音樂:“我一路看過千山和萬水……”
◆2月4日,丁鴻與商家確認訂單取貨。
◆2月4日,丁鴻在長沙市第四醫(yī)院送餐。
◆2月4日,丁鴻在長沙街頭送餐。
◆2月4日,丁鴻把餐食送到顧客手中。
在丁鴻輕松愜意的同時,我卻十分緊張。在之前的采訪中,我大概了解了外賣小哥的工作模式:室內外場景不斷切換,取餐送餐的動作幾乎是瞬間就完成。這樣的快節(jié)奏要求我對每個場景有預判,拍攝完一張照片,就要馬上調整相機參數,準備好應對突變的光線條件;每換到一個新環(huán)境,我就不敢放下相機,深怕錯過那個想要的瞬間。
◆2月4日下午下班后,丁鴻和家人視頻通話拜年。
◆2月4日晚,下班后的丁鴻(右二)和同事們一起來到飯館聚餐,這是屬于他們的年夜飯。
夜幕降臨時,結束了工作的丁鴻和其他幾名配送員一起來到飯館聚餐,這是屬于他們的年夜飯。丁鴻和同事們舉杯,致敬過去一年的奮斗。我拍完這最后一張照片,將屬于他們歡聚時刻留給他們,離開了現場。
大年三十,我跟隨著丁鴻送餐的腳步,看到了和他一樣、和我一樣仍在堅守崗位的人們,我們會相視一笑,互道一聲新年快樂。天上下著雨,我卻感覺格外溫暖,因為有那么多的人和我一樣仍在奮斗,一點也不孤獨。
◆2月4日,新華社湖南分社記者薛宇舸與采訪對象在一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