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
2019-02-13 08:33:02
來自“不勞而獲”試驗的警示
琚理/素描
王鵬
在以高福利聞名世界的北歐國家芬蘭,當地政府用兩年時間做了一場“不勞而獲”試驗,結局發人深省。據英國《衛報》8日報道,兩年前,芬蘭社會保險局隨機挑選了2000名25-58歲的未就業人口,每月發放560歐元,目的是觀察在保障一定收入的前提下,能否激勵失業者主動找工作,但初步結果相當“打臉”。目前,芬蘭政府已決定對拒絕工作的人進行福利削減。
其實,這個看似古怪、離奇,甚至有一點“不著調”的試驗,在經濟學家看來,無非是重復他們早已證實過的基本經濟學原理罷了。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阿瑟·塞西爾·庇古很早就提出過一個叫做“自愿失業”的概念。它與“非自愿失業”相對,指工人由于不接受現行的工資或比現行工資稍低的工資而出現的失業現象。此外,薩克里頓也對“自愿失業”給出定義:如果自愿失業者寧愿選擇不工作也不愿參加他們能獲得的可勝任的工作,那是因為工資或其他工作條件同不工作的選擇相比,缺乏吸引力。
在此后的經濟學研究與社會政策實踐中,更多智庫、學者都觀察到,無任何限制性條件的政府補貼、救濟,對于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動機而言,起到的是負面的干預變量作用。但為什么這樣一種脫離國民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的“過度失業保障”,卻成為一些國家擺脫不掉的公共政策,甚至成為某種“福利包袱”?對此,有學者在觀察西方國家內部黨爭時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在那樣一個競爭性選舉體制下,為了贏得選票,左派政黨永遠是理直氣壯地主張“高福利”,但對于這背后的代價——高稅收卻避而不談;同理,右派在高懸“減稅收”的胡蘿卜時說得天花亂墜,但絕不會告訴你他們要大幅裁減國民福利。于是,左右兩派輪番上臺執政,就會造成某種非預期后果:為討好選民,“低稅收+高福利”的惡性螺旋造成財政的枯竭和國家能力無可逆轉的損毀。
從國際比較的角度觀察,不同的國家,如果都陷入上述“過度保障”的陷阱,但有可能仍有不同的經濟表現,即有的國家迅速瀕臨破產,有的國家卻還能勉力維持。這其中的一大變量,就是國內經濟基礎與國際政治經濟地位不同。即,弱國在國際體系結構中的位置,決定了它們只能以懇求援助的方式轉嫁國內危機。譬如希臘在經濟危機之后,先是在歐盟系統內苦苦央告,隨后待敘利亞難民危機驟起,則轉而以“濫發簽證、轉嫁危機”相威脅,逼著歐盟伸出援手。而強國,尤其是同時掌握世界貨幣金融體系和頂尖軍事力量的超級大國,則往往通過剝削邊緣國家、向全世界征收“鑄幣稅”來實現以鄰為壑式的自我救贖。至于人口稀少、資源豐富的北歐諸國,原本被當做高福利、良秩序、高幸福感的代表接受全世界“膜拜”,而今這一神話卻被“不勞而獲”試驗狠狠戳破。
今天的中國,既非衣食無著的弱國,也絕非世界體系的霸主。我們在借鑒西方國家治理經驗不斷提升人民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的同時,也需要對可能過猶不及的負面后果有所警惕。立足本國國情,博采眾家之長,方能建構可持續、符合國家長遠利益的社會保障與福利體系。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