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月談網
2019-02-13 14:24:02
教育部。(資料圖) 中新網記者 富宇 攝
教育“四大難題”,治理成效幾何——專訪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
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以及兒童早期教育,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人民群眾最關心的4個教育問題。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教育部針對這些問題采取了哪些措施?未來又將如何回應群眾關切?就此,半月談記者近日專訪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
減課外負擔:校外規范,校內提質
校外培訓機構無序發展是加大中小學生課外負擔的重要原因。
2018年,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按照“標本兼治、內外聯動、堵疏結合、積極穩妥”的總體思路,在全國2963個縣(市、區)啟動專項治理整改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摸排校外培訓機構40.1萬所,存在問題機構27.3萬所,現已完成整改27.0萬所,完成整改率98.9%。
“治理不是要關停所有培訓機構,而是要鼓勵素質拓展類培訓機構、規范學科競賽類培訓機構。”呂玉剛說,校外培訓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對于滿足中小學生選擇性學習需求、培育發展興趣特長、拓展綜合素質具有積極作用。“所以,整治的重點,主要是安全隱患、無證無照、超標超前教學等問題。”
“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推進綜合施策,凝聚各方力量,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呂玉剛說。
具體來看,教育部將在治標、治本兩方面發力。治標方面,要在2018年整治成果的基礎上,保持高壓態勢,防止違規培訓反彈,強化督導,建立完善治理長效機制。尤其要特別注意抓好寒暑假這一重要時點、在線培訓這一重要領域的整治。
治本方面,教育部將認真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快印發、實施《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和《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切實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努力讓學生在學校學足學好。同時繼續推進課后服務,不斷提高課后服務質量,豐富課后服務途徑;進一步清理規范學科競賽,斬斷社會培訓和競賽與學校的利益鏈。
“校外問題還得校內來治,只有讓學生在學校‘吃飽吃好’,才能讓校外培訓真正降溫。”呂玉剛說。
治“擇校熱”:堅持免試就近入學,緩釋擇校沖動
針對“擇校熱”問題,教育部自2014年啟動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改革,推動各地形成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學規則。調查統計顯示,2018年全國24個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達到98%。
呂玉剛表示,教育部將繼續鞏固這一成果。“在前幾年推進重點大城市免試就近入學基礎上,積極穩妥推進所有地市、縣(區)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全覆蓋。同時全面推行陽光招生政策,依托學籍系統和招生入學平臺,禁止學校為違規招收的學生分配學籍,將招生權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呂玉剛說。
隨著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執行越來越嚴格,過去的“擇校熱”變成了“擇校難”,跨區域擇校、“共建生”擇校、擇校亂收費、無學籍招生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呂玉剛說,改革永遠在路上,下一步教育部將持續深化中小學招生入學制度改革。
一是對熱點公辦學校實行多校劃片、隨機派位入學。二是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廣泛采取集團化辦學、強校帶弱校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普遍將50%以上的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分配至區域內初中,擴大薄弱初中和農村初中學生升學機會;實行均衡編班,合理配置班級生源、師資,避免擇班、擇師問題。三是嚴格落實“十項嚴禁”紀律,特別是進一步規范民辦中小學校招生行為。
“希望通過這些舉措從根本上緩解家長擇校沖動。”呂玉剛說。
控大班額:抓源頭補短板,降幅10年最大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不少城鎮學校班級學生劇增,超出額定人數,出現大班額現象。按國務院要求,全國2018年底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2020年底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
“按照這一工作目標,我們從新生入學入手,嚴控產生新的大班額。”呂玉剛說,截至2018年10月底,我國義務教育大班額、超大班額數量比2017年分別減少了18.9%和48.7%,為近10年來最大降幅。
2018年2月,教育部在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通知中明確要求,普通中小學起始年級按照不超過國家規定班額標準招生,嚴格控制存在大班額、大校額學校的招生計劃,防止產生新的大班額。并且,建立通報約談制度、加強督導檢查,督促地方切實落實消除大班額任務。
與此同時,教育部會同財政部、發改委實施“全面改薄”、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項目,重點支持中西部困難地區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促進地方合理布局學校,增加學位資源供給。
呂玉剛說,一手抓源頭,一手補短板,2018年全國基本消除超大班額的目標已經如期實現,控制大班額取得明顯成效,為確保2020年全國基本消除大班額目標如期平穩實現打下了扎實基礎。
解“入園難”:強化頂層規劃,增加普惠性資源供給
“針對‘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2018年出臺了學前教育頂層設計,下一步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推動頂層設計的落實。”呂玉剛說。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印發,明確了新時代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必須始終堅持公益普惠方向,提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的目標。
呂玉剛認為,“公益普惠”四個字十分關鍵,《意見》中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是圍繞這一方向展開。
一是大力發展公辦園。要求各地在公辦資源不足的地區,充分挖掘各種閑置資源,鼓勵有實力的企事業單位辦園,采取新建改擴建等多種途徑,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供給。
二是規范治理小區配套幼兒園。國務院辦公廳已印發《關于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的通知》,部署開展專項治理,要求通過全面摸排、分類整改,集中解決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移交、辦園等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使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辦成公辦園或委托辦成普惠性幼兒園。
三是引導扶持普惠性民辦園。要求地方政府進一步完善普惠性民辦園認定標準、補助標準及扶持政策,通過購買服務、綜合獎補、減免租金、培訓教師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更多地舉辦普惠性幼兒園。
在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同時,促進營利性民辦園規范發展,滿足部分家庭選擇性入園需求。(半月談記者 高遠至 原碧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