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9-03-25 09:58:03
默認開啟免密支付法律焦點問題解讀
對話人
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事務專業委員會主任 邱寶昌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員 趙占領
《法制日報》記者 趙 麗
記者: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場景都會用到免密支付。免密支付在給用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被吐槽缺乏安全感。例如無主動授權、無醒目提示;跳過輸入密碼、確認金額等環節。更讓人擔心的是,很多手機應用都青睞免密支付,系統甚至會默認開啟。
邱寶昌:是否免密要經過消費者同意,經營者不能擅作主張,要充分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這是消法賦予消費者的權利、經營者的義務。所以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一定要遵守法律規定。
事實上,隨著消費者使用新型支付方式的頻率越來越高,出現免密支付的情況遠遠不止上述支付平臺。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有意或無意地使用小額免密支付功能,但當用戶被詢問是否記得何時開通此類服務時,回答大多是“不太清楚”,或者不是自己主動開通的。
記者:就“3·15”晚會曝光的“閃付”存在的問題,中國銀聯于3月16日下午發布聲明稱,小額免密免簽是一項行業規則。以某熱門旅行軟件為例,在支付界面下方有一行字體非常小、默認為自動勾選的規則:“您認可和同意:輸入個人信息進行交易即視為您確認交易和交易金額并已不可撤銷地向系統發出指令,銀行或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機構將根據您的指令從您綁定的銀行卡中將您確認的交易金額劃扣給收款人。”這類軟件或小程序一般在首次扣款時驗證支付密碼,并授權客戶選擇相應的支付應用后從交易中直接扣款。
邱寶昌:小額免密的目的是方便交易,有其合理性,但是可能涉及安全問題。免密在國際上確實是通行做法,但要告知用戶,如果免密不經過消費者的同意就是侵犯了其知情權、選擇權。根據相關公告,銀行卡小額免密免簽已在官網公告等多方渠道對用戶進行告知,但現實情況是,對于動輒成千上萬字的格式條款,用戶未必有時間逐字查看。因此對于小額免密免簽這樣的重要內容,建議突出強調、重點告知,以便用戶更加高效地理解。
趙占領:關鍵在于讓消費者自主選擇小額免密、閃付功能是否開啟,不能采用默認開啟的方式。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小額免密支付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安全隱患,如果用戶的手機或者是某一個賬戶被盜,有可能導致免密支付功能被濫用,用于盜竊用戶賬戶中的資產。
記者:“3·15”之后,中國銀聯聯合各商業銀行建立了“風險全額賠付”保障機制。但也有人認為,賠償是事后救濟的問題,本來是不該發生的問題,就像小概率事件,一旦發生在某個人身上就是100%,所以這種做法仍然存在安全風險和缺陷。
邱寶昌:這樣的說法沒有問題,原來很多商業銀行的銀行卡存在一個問題:設置了密碼,銀行卡被盜刷卻不進行賠償,理由是銀行認為是用戶密碼保管不慎造成的,反之沒設置密碼的卻得到了賠償。后來,基本上達成一個共識:只要是被盜刷,一般都是支持消費者合理的主張,除非有證據證明消費者有故意行為或其他行為。
經營者要履行安全保障義務,提供的服務、銷售的商品要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財產安全。
趙占領:在移動支付行業,對于提出損失要求賠償的消費者,應該有一定的條件和門檻,而且在賠付金額上也要規定一個上限。例如,關于賠付條件,要求在被盜刷之后多少小時之內進行報警。因為要防止有的人惡意申請賠付。另外應考慮在賠付時,賠付程序是否便捷,是否會出現理賠難等情況。
記者:不可否認的是,便利與安全就像陰陽兩極,“隔空盜刷”也并非突然出現,類似的案件在以前就發生過。去年12月,在廣東省,某犯罪團伙利用閃付功能盜刷銀行卡資金110多筆,累計涉案金額10多萬元。在移動支付盛行的今天,消費者如何減少被盜刷的風險?
邱寶昌:消費者對自己的個人信息,特別是密碼要妥善保管,不要輕易泄露,密碼可以設置得復雜一些,不要用自己的生日、身份證號、特定紀念日等。但是免密就沒有密碼了,所以如果是免密的,消費者防不勝防。
不要貪圖一時方便,給自己的資金造成隱患,盡量不使用購物、外賣、打車、購票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免密支付許可,在簽訂相關會員服務的格式條款時,一定要留意條款當中那些不明顯的提示信息,在購買各種套餐前一定要仔細看清各種提示。
趙占領:如果用戶選擇使用免密支付功能,那就應當意識到小額免密支付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要采取各種措施防范這種風險。例如,如果帶的是銀行卡,那就要把銀行卡放好,一旦聽到身邊有異常刷卡聲,就要注意;如果是在互聯網上采用小額免密支付,那就要將手機或者其他終端設備保存好,開機和鎖屏都要設置密碼;如果是在某一個網絡支付賬號里使用小額免密支付功能,那就要將這個支付賬戶的密碼保存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