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2019-04-07 02:24:04
我們前行不能沒有先烈榮光陪伴
本報評論員 樊大彧
今日社評
中華文明延綿不斷五千年,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在于傳承,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過去、不能忘記初心、不能忘記先烈。讓英烈精神薪火相傳、與先烈榮光永遠相伴,溝通過往,連接未來,我們一定能夠把革命先驅開創(chuàng)的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并繼續(xù)創(chuàng)造無愧時代的新輝煌。
又是清明時節(jié)。全國各地舉行緬懷革命英烈主題活動,祭奠英雄、追思先烈,在祭掃中寄托無限崇敬,在緬懷中喚起家國情懷。在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抗戰(zhàn)老戰(zhàn)士代表和首都大中小學學生、部隊官兵共同緬懷英烈、祝福祖國。在蒼松翠柏掩映下的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象征著革命精神薪火相傳的“長明燈”熊熊燃燒。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黃白相間菊花環(huán)繞的烈士英名墻下,人們寄托哀思,表達敬仰。
清明節(jié)是表達對故人追思的時節(jié),更是表達對英雄崇尚之情的時節(jié)。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了祖國繁榮和人民幸福,無數(shù)中華兒女前赴后繼地奉獻著熱血乃至生命。我們不能忘記,李大釗絞刑前信念堅定視死如歸,方志敏對可愛的中國的深深眷戀,董存瑞為了新中國而前進的義無反顧……我們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銘記歷史才能開創(chuàng)未來。
芳草萋萋的清明時節(jié),總能展現(xiàn)樹葉對根的懷念和向往。清明節(jié)也是歸根的時刻,山河已無恙,英雄終歸家。清明前夕,第六批10位志愿軍烈士英靈在60多年后回到祖國的懷抱,在中華大地安息。新中國成立70年來,為了保衛(wèi)祖國和捍衛(wèi)人民利益,中華兒女不怕天寒地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保家衛(wèi)國的勇士、架橋鋪路的戰(zhàn)士,以及各行各業(yè)為了人民利益而犧牲的烈士,沒有這些勇于付出的英雄,就沒有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就不會有今日中國的滄桑巨變。
清明是美好的時節(jié),也是憂傷的時刻。在3月30日發(fā)生的四川木里森林火災中,30位救火英雄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的熱血青春在烈火中永遠定格。在這個清明節(jié),來自天南地北的30位烈士,各自回歸故里,各地送別的群眾無不是站滿了道路兩旁。用生命守護祖國山河的英雄們,在這個清明節(jié)漸漸走遠,但他們的名字卻永遠地鐫刻在這片土地上、鐫刻在人們心中。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過往的英雄指引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身邊的英雄又時刻提醒著我們——今天的歲月靜好,是有人在負重前行。英雄們的事跡與事業(yè),將以國家和人民的名義,永遠銘記并傳承下去。
今年清明節(jié)是《英雄烈士保護法》頒布施行后的第一個清明節(jié)。英雄是一個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最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近年來,一些人打著“反思歷史”“告別革命”等旗號丑化英雄、歪曲事實,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所幸當前,緬懷英烈已蔚然成風,抵制褻瀆英雄成為全民共識。在這個清明節(jié),正在有越來越多的人,以行動崇尚英雄、捍衛(wèi)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家國大義,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我們的前行不能沒有先烈的榮光陪伴。
清明節(jié)是中華民族綿延數(shù)千年的習俗,也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品德的具體表現(xiàn)。中華文明延綿不斷五千年,是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這不是偶然的巧合,更不是誰的恩賜。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在于傳承,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過去、不能忘記初心、不能忘記先烈。讓英烈精神薪火相傳、與先烈榮光永遠相伴,溝通過往,連接未來,我們一定能夠把革命先驅開創(chuàng)的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并繼續(xù)創(chuàng)造無愧時代的新輝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