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9-05-02 17:06:05
新華社成都5月2日電 題:“千年鹽都”轉型升級的“新滋味”
新華社記者陳天湖、軒玉玨
5月1日凌晨,一列由廣西北部灣開往天府之國的鐵海聯運班列,滿載56個集裝箱柜1400多噸巴西大豆,抵達我國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之一——“千年鹽都”四川自貢市。借助“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兩大戰略交匯區的戰略優勢,今天的自貢正穩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突破老工業城市發展束縛,實現彎道超車,古鹽都散發出更多“新滋味”。
春風拂面飄著“鹽之味”,百年名企改革重生
因鹽而生、因鹽而盛,也曾因鹽而衰。走進自貢鬧市區,遠遠就能看見燊海井高達18米的木制天車。燊海井鑿成于清道光15年,深1001.42米。
燊海井的留存,傳承的是自貢鹽的歷史。走進自貢市久大鹽業,記者看到,這座100多年前由民國時期化工實業家范旭東創建的工廠,仍在源源不斷生產自貢鹽。從實業救國的輝煌到上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面臨破產,它見證了自貢鹽的興衰。
1999年,36歲的傅剛義臨危受命擔任久大鹽業董事長,調結構、抓產品,推行多元化股份制改革,自主研發了6大系列200余種產品,擁有40多項國家、省、市重大科技成果,掌握了我國井礦鹽領域的管理、標準和技術話語權,各類鹽制品遠銷日本及東南亞。久大生產的自貢鹽也已成為中國鹽產品出口“金字招牌”。“轉型升級讓久大煥發了新活力,我們的鹽業制造現在已經進入了第五代,滿足了除日常食用外的其他消費升級需要,產品附加值顯著提高。”傅剛義說。
老鹽場賦予文化新內涵,新模式綻放旅游新魅力
走進大安區“老鹽場1957”文旅園區,藝術氣息十足的設計風格和具有懷舊特色的老鹽廠讓人眼前一亮。這是把古老的自貢鹽文化推向世界的一種嘗試。
始建于1957年的大安鹽廠,曾是自貢市最大的鹽廠。隨著自貢市產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推進,一度關閉的大安鹽廠有了轉機。“我們以敬畏之心審慎對待歷史,最大限度保留了富有年代感和生產印記的建筑物與制鹽設備,采用‘工業遺址+時尚元素+地域特色’的模式轉換,使老鹽場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刻在“老鹽場1957”墻上的這段話,是中國古鹽都轉型升級的最直接呈現。
“‘老鹽場1957’是主打自貢工業發展歷程的一張名片,廢棄的舊工廠經過文化內涵的再賦予,就成了一座活的博物館。”自貢市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宋青山告訴記者,從燊海井到如今的“老鹽場1957”,自貢的鹽業歷史從古到今形成完整的脈絡,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城市名片。
揚帆起航通四海,南向大通道建設如火如荼
自貢素有“千年鹽都”美譽,早在漢代,自貢就是井鹽出產重鎮。如果說過去的自貢以鹽走向全國,那么今天的自貢作為四川南向融入海上絲路的重要通道,正快速加入“一帶一路”和南向出海大通道建設。
2018年8月27日,自貢—北部灣鐵海聯運班列開通,日產600噸植物油的自貢無水港一期北部灣油脂加工項目也于當天投產。今年,自貢無水港將啟動川南電商快遞物流園、川南農產品批發市場等一批重大項目,從而成為集鐵路物流、公路物流為一體的川南貨運中心。
自貢市市長何樹平告訴記者,自貢正全面提升港區發展,朝著西南地區無水港之路不斷邁進:已建成包括樂自、成自瀘高速在內的5條高速,在建的川南城際鐵路、蓉昆高鐵也即將通車,屆時成渝車程可縮短至50分鐘,自貢到成都雙流機場路程縮短至半小時。“自貢無水港現在已經開通定期班列實現鐵水聯運,與廣西北部灣連為一體,而我們也正在打通自貢的南向通道,連接南亞和東南亞。”何樹平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