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5-06 11:33:05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朱宛玲、葛蕊 阜新臺 楊洋):遼寧省阜新市是中國主要瑪瑙產地之一,瑪瑙雕刻工藝享譽海內外。2006年,“阜新瑪瑙雕”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這項技藝難在哪里,現狀又如何?現年80歲的“阜新瑪瑙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李洪斌老人為我們一一道來。
李洪斌從十幾歲就開始學習瑪瑙雕刻技藝,專攻瑪瑙“素活”。這項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原因何在?他告訴我們:“首先選料難,瑪瑙料都很小,成型的大塊料很少,不適合做素活。所以要做出一件素活就很難。雕刻方面也很難,因為(瑪瑙)硬度高,像玻璃一樣,還脆,所以雕(刻)也難。”
素活作品多選取質地顏色比較純正樸素的瑪瑙料,作品的器型與紋飾也相對固定,主要是爐、瓶、熏等器物,作品要想出類拔萃,靠的就是雕刻工藝。比如我們常在博物館里見到的帶鏈條的壺,那鏈條可不是單獨雕刻出來再接到壺身上的,而是跟壺身一起,用一整塊原料雕出來。如果鏈條的哪一環雕壞了,那整件作品就白做了。
一個剛設計好的帶鏈壺
“你做個杯子,做得三圓四不圓的,就沒人要,必須把它做得規規矩矩的,造型要美。這樣就需要功夫,也就是時間。時間達不到,工藝也就達不到要求。工期長、造價高,買的人少,所以這活兒就沒人干了。”正由于瑪瑙“素活”對工藝要求既高又精,花費時間長,制作成本高,成品價格高昂,購買群體相對較小,很少有人愿意學“素活”。很長時間里,阜新只有李洪斌一人在堅持瑪瑙“素活”作品的創作。
“干到現在,主要是堅持。我為什么堅持?阜新要再有一個做素活的,我就不干了。我一看都做‘雅活’,沒有做素活的,就我一人做,我要不干,那就后繼無人。所以我就堅持到現在。現在做素活的多了,我的徒弟也多了,我的心里就安慰一些。”近年來,阜新當地政府對瑪瑙雕的傳承越來越重視,相關保護和搶救政策陸續出臺。李洪斌也收了不少徒弟。現在,能自主設計、雕刻瑪瑙“素活”作品的徒弟也有一些,瑪瑙“素活”技藝后繼有人,讓李洪斌頗感欣慰。“我在阜新帶的徒弟不少,前后一百多。這里頭有沒有人能做出像樣的作品?有。能做設計、做出成品的,不是一個兩個。所以我現在心里挺安慰,后繼有人了。就是我不干了,我的徒弟也能把我的技術和作品品種傳下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