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9-05-13 09:18:05
前段時間,一張“1斤香椿價格等于1只進口龍蝦”的換算表引發眾多關注。在近2000公里外的北京乍暖還寒、冬意未消時,來自川、滇等地的時令香椿早已登上北京人的餐桌。曾因竹子而聞名的四川大竹縣,靠著季節差種植香椿,贏得了“香椿第一縣”的美譽。
這則案例表明我國經濟有著廣闊空間。一則,消費升級創造新消費需求,由此拉動農業供給側改革,助力鄉村田野生長出致富希望;二則,交通和物流的大跨越大發展引發“地理收縮效應”,深度重構了從田間地頭到城市餐桌的供應鏈;三則,城鄉之間、東中西不同區域之間雖然存在明顯的發展差距和不平衡,卻體現出強烈的發展互補性、協同性,孕育著巨大發展潛力,也擴充了發展的回旋余地和騰挪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有改革開放40年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有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有新時代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一系列因素,厚植起中國經濟回旋余地大、韌性強的優勢。我們不僅有底氣和定力,更有條件和能力,引領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深刻洞察產業調整、消費升級、區域協同、城鄉協調、人力資源等經濟發展的“梁柱支撐”,有助于更好把握中國經濟發展的廣闊空間。
這一空間,拓展自規模效應與制度優勢的互相疊加。近14億人口、9億勞動力、8億網民、1億多個市場主體、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動輒以“億”來計量的市場空間、人力資源,正是靠著黨中央的掌舵領航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釋放出蓬勃旺盛的發展潛能。從“美麗中國”到“健康中國”,從科技強國到智慧社會,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到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和社會變革的實驗室”,不斷刷新著世人對現代化路徑和發展理念的認知。保持定力、從容施策,戰略機遇期的“時”,發展上升通道的“勢”,都會穩穩站在中國這一邊。
這一空間,壯大于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擴大開放的持續發力。從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空間布局不斷完善,鍛造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源。特斯拉在上海建設電動汽車超級工廠,寶馬在沈陽投資新建第三工廠,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相繼誕生……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全方位開放刺激要素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改革與開放共同促成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深度融合,為我國經濟拓展出更廣闊的發展新空間。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無論形勢如何變化,最根本的決定因素,始終在于我們自己;最強大的前進動能,也始終在于我們自己。堅定不移落實黨中央關于經濟工作的各項部署,我們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加快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李 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