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2019-05-18 07:12:05
汶川震后11年——
有位老兵一直沒有離開
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11年。
從位于映秀鎮的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紀念館走出來,幾位游客還在擦拭著眼角。當年,這里是汶川受損最嚴重的地方,那座標志性的時鐘表盤雕塑就在不遠處——漩口中學遺址。
沿著平坦寬闊的道路走向半山腰的漁子溪村,記者的思緒還沉浸在那片瓦礫廢墟和殘垣斷壁中。一抬頭,卻恍如隔世:
一片片粉色、紅色、白色的芍藥花,漫山遍野,競相開放。花叢間游人如織,熙來攘往。道路兩旁,一座座漂亮的民宿、旅館錯落有致,沿街叫賣土特產的村民們正用嘹亮的川音招呼著來自各地的游客。
人間四月芳菲盡,映秀芍藥始盛開。五一前后,被百畝芍藥花田環抱的漁子溪村,正在舉行“2019映秀首屆春季旅游文化節暨最美映秀攝影大賽”,游客紛至沓來。
“芍藥花一開,就盼著他回來。”5月1日,漁子溪村村民等來了他們期盼的人。這片芍藥花田,正是在他的幫助下才栽種起來的,這個旅游文化節,也是他提議創辦的。
他叫鄒凌,村民們都叫他“鄒總”,年紀小的孩子叫他“鄒爺爺”。
他帶給漁子溪村的,遠不止這片美麗的芍藥花田。
11年前災難降臨,老兵千里馳援
“11年啊,誰能這樣堅持11年?”5月2日晚上,漁子溪村村口廣場,篝火還未燃盡,游客和村民們正圍成一圈,快樂地跳著鍋莊舞。村民連華玉紅著眼眶,給記者翻看她手機里的照片:“這是鄒總和村民們在壩壩宴上……這是我們在村口迎接他……”
11年過去,漁子溪村村民提起地震已經不會掉眼淚了,但提起一直不離不棄幫助他們的鄒凌,卻總會眼含熱淚。
2008年5月17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時任天津泰達藍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的鄒凌和公司的另外5名退役軍人,帶著物資趕到了映秀。去災區前,他曾告訴大家,此去危險重重,要改變主意還來得及。但是,沒有一個人臨陣退縮。
危險果真如影隨形。一路上,不時滾落的山石沒有嚇退這群經過部隊淬煉的老兵。汶川、北川、都江堰、綿竹、什邡……很多地震受災地區都留下了這支隊伍的足跡。為了不給救援隊伍添亂,他們經常步行穿梭在遠離安置點的偏遠地方,靠手提肩扛把物資送到群眾手中。村民們問他們是從哪里來的,鄒凌回答:“我們從天津來的,黨派來的。”他們還和村支部在廢墟上的帳篷里聯合成立臨時黨支部,鄭重宣誓:不落下一個人。
漁子溪村老村支書蔣永福記得,當時鄒凌專門找到他,詢問村里還需要什么幫助。那時漁子溪村還沒有像映秀其他一些村子那樣進行集中安置,救助物資和人員并不充足,所以鄒凌團隊的出現,無疑是雪中送炭。
蔣永福對此已經很感激了。他沒想到的是,此后鄒凌一直和他保持聯系,不斷給村子提供著各種幫助。那一年春節前夕,鄒凌打來電話,仔細向他打聽當地過年的習俗,提出想把村民組織起來一起過年,讓大家暫時忘記悲痛,鼓起生活的斗志。
蔣永福后來才知道,鄒凌從小家境貧寒,父親長期患病臥床,靠母親種地養活一大家人,村里人給了他家很多幫襯。12歲那年他母親去世,那個春節,就是村里人和他們一起過的。之后鄒凌吃著百家飯長大,直到離開村子,參軍入伍。
11年的除夕之夜,老兵溫暖相伴
2008年臘月十八,鄒凌和同伴帶著年貨和演出隊來到漁子溪村,和村民們一起過年。晚會很快進入緊鑼密鼓的籌備階段,村民們也積極參與其中,不少人還準備了精彩的節目。晚會效果出乎大家意料,他們開心地聚在一起吃飯、聊天、看節目,絢麗的焰火照亮了夜空。歡聲笑語中,漁子溪村村民度過了震后第一個春節。那一刻,所有人都相信,明天會更好。
2009年大年初一,大雪紛飛。村民們排著長隊,依依不舍地給鄒凌一行人送行。許多村民帶著香腸、臘肉等特產,執意讓“好人們”收下。有些年事已高的老人不便前來,特意囑咐兒孫一定要把他們送上車。
鄒凌被眼前的一幕感動了,他對前來送行的村民許諾:“我就是這個村里的人,我還會再回來。”
村民們一直把他們送到了山下。路過地震遇難者公墓時,鄒凌想起了自己的雙親,“往年這個時候我應該在自己父母墳前磕頭,今天我給這里的親人們磕頭。”說完,這個高大的北方漢子,朝著公墓的方向磕了頭。村民們都流淚了,他們知道,這位好人是真的把他們的親人當成自己的親人。
第二年的春節,不僅鄒凌和同伴來了,很多曾是文藝骨干的退役軍人也專程趕來為大家表演節目。因為參加人數太多,這一年的春晚在附近的老街村舉行。在老街村,一個退伍老兵因為在地震中經歷家毀人亡,一直提不起生活的勁頭。當他得知有這么一群老兵千里趕來只為了讓他們過一個好年時,他舉起了酒杯向大家致敬:“如果我們不好好繼續生活下去,真的就對不起你們的苦心了。”
此后的每一個春節,鄒凌和同伴都會如約而至。每一次他們都發現,村子越來越美,村民們的精氣神也越來越好。
11年間幫扶重建,老兵不離不棄
“你不要操那么多心,好辛苦哦”“做夢都夢見你來,你經常回來我就高興”……
鄒凌工作繁忙,每年回漁子溪村的時候其實并不多,但他和村民們的情誼從未因距離和時間減了分毫。
5月2日上午,92歲的雷奶奶見到鄒凌“回家”,高興地拿出珍藏的糖果和橘子塞在他手里,還拿出一件新襯衫讓他穿上。看著鄒凌穿著自己托人買的襯衫很合身,老人笑得合不攏嘴。得知鄒凌要回來,她那幾天每天都會到村口的涼亭去等候,直到太陽落山。
“除了作為黨員和老兵那種發自內心的責任感,村民們帶給他的家庭般的溫暖,也是鄒凌堅持至今的一種動力。”鄒凌的團隊成員賀炯說道。
但在漁子溪村村民看來,他們從鄒凌身上感受到的溫暖更多。村民連華梅患病癱瘓在床,鄒凌獲悉后,聯系一位專家為她治療,如今她已經可以下地走動;老村主任馬錫章2012年不幸患上白血病,鄒凌自掏腰包承擔了數額巨大的治療費用,讓老馬“多活了6年”,直到去年因意外去世……
4月末,村民李素群做了一個美夢,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昨晚夢見我們的水廠已經建成,我在水廠當搬運工,干得滿頭是汗。鄒總給了我一瓶礦泉水,我喝在嘴里好甜好甜。我喝著礦泉水,坐著手扶電梯,開心地大喊‘好幸福’……然后我就笑醒了。”
李素群說的礦泉水廠,是鄒凌計劃投資在村里興建的礦泉水廠。震后映秀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資源、沒有項目,如何增加群眾的發展信心成為黨委政府的難題。為此,鄒凌團隊和當地政府一直在研究和探索漁子溪村的發展之路。這些年,鄒凌已經在村里投資了許多項目,除了興辦農家樂和旅游公司,他們還發現村里的山泉適合做礦泉水,礦泉水廠目前已經開始建設施工。為了方便村民出行,同時能把到映秀旅游的游客吸引到半山腰的漁子溪村來,鄒凌還準備從山下的映秀鎮莞香廣場修一座300米長的電動扶梯到村里。
“災后重建時我們這里有大把的賺錢機會,但鄒凌只是默默在背后出錢出力做好事。”抗震救災時就認識鄒凌的映秀鎮黨委書記蔡代敏說,“現在我們轉型發展遇到瓶頸,鄒凌又自掏腰包幫我們發展項目。”賀炯告訴記者,他們團隊支持當地發展的一個原則就是“不能賺這里一分錢”。正因為如此,鄒凌將個人投資建設的礦泉水廠股份無償分給全村村民,還計劃旅游公司有了收益后,除了一部分分給村民,再成立一個“愛心基金”,繼續用來支持村里的發展。
“地震以后這么多年,鄒總是唯一堅持每年都會來村子里的人。”記者采訪村民時,多次聽到類似的話語。
鄒凌和漁子溪村的緣分,不止于此。去年5月,他被汶川縣委組織部任命為漁子溪村第一書記,從一名救災志愿者,正式成為村民走向新生活的帶頭人。前不久,漁子溪村村民聯名給映秀鎮政府上書請愿,請求將鄒凌的戶籍遷入映秀。因為,他們想將恩人變成真正的親人。
鄒凌得知后,點了點頭:“好,遷吧。”
楊明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