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19-05-30 13:17:05
“一蹴”不等于“而就”,科研成果何必尬捧
科技觀察家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27日發布消息《中國科學家開發了DNA鏈一樣寬的晶體管》,廣為轉載。中科院微電子所公布:他們在“新型NC-FinFET器件的研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可惜傳著傳著,消息變了味兒——《中國破解芯片困局迎來曙光,打破美國封鎖已箭在弦上》《剛剛,中國研發出世界最先進晶體管!為國產芯片注入一劑強心針!》……不得不說:溢美之詞反映吃瓜群眾的美好愿望,卻令科學家尷尬。
研究新型FinFET器件,是為降低能耗,不然芯片就太燙了。現在的主流芯片,都是FinFET結構。Fin是魚鰭的意思。以前,電路板是一個平面,芯片越縮越小,電路越來越密,就會短路。后來,有人想出在第三維上做“鰭”結構,使二維電路變細的同時,電子不亂跑。
中科院此次的成就,是用新的工藝和設計,造出性能更優秀的FinFET器件。關鍵詞是“負電容”,即通過一些結構,在降低電壓的同時增加電荷。兩年前,國際上開始用氧化鉿鋯等材料來實現負電容。
中科院此次借助3納米的高質量的氧化鉿鋯薄膜,實現了大有潛力的負電容FinFET器件,意義或許如《南華早報》所說,是“與芯片開發前沿的頂級角色正面競爭”。
但扯到“打破美國封鎖”,就太沒邊了。芯片趕超之路猶如中山陵的臺階,一步哪能蹦上去。即使成果轉化,芯片試制成功,還有量產和商業化的關要過。芯片產業分工極細,將某個環節的進步說成一舉奪魁,未免幼稚。
人人愛看爆炸新聞。科學論文說乳腺癌找到一個可能的作用靶點,被記者寫成《乳腺癌可能有新療法》,再轉載為《不用切胸了,乳腺癌將被治愈》,最后傳成了《人類終于征服癌癥,X國科學家居功至偉》。隨著中國人關注“缺芯”,這類瞎傳有了新版本。
科學成就極少驚人,大成就是小進展一點點攢出來的。喜歡傳播可疑的好消息,反映我們的兩種心態:一是不求甚解,人云亦云;二是好大喜功,或曰浮躁。浮躁者高唱贊歌,卻打擾別人安靜干活。
高 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