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9-06-01 17:09:06
5月8日,王北海(左)在教室內為陳威宇講解“打電話”的流程。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江西省瑞金市大柏地鄉三河小學坐落于大山深處,四周林木青翠,泉水叮咚。一個個日夜晨昏,老師王北海陪伴著他唯一的學生陳威宇。
5月7日,陳威宇在課堂上。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陳威宇今年9歲,是三河小學唯一的學生。他從小家庭貧困,父母平日不在身邊,長期和爺爺生活在一起。2018年,剛上小學的陳威宇每天早晨上學和傍晚放學回家,都得在爺爺的拖拉機上來回奔波20多公里,十分不便。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當地政府決定,大柏地中心小學從2019年2月起恢復陳威宇家附近三河小學的辦學工作,學校也迎來唯一的老師——今年46歲的王北海。
5月7日,陳威宇在上課時被蚊蟲叮咬,王北海用花露水替他止癢。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為了更好地照料陳威宇的學習和生活,王北海放棄了下班回家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選擇和陳威宇一起常駐學校。從周一至周五,王北海幾乎每天24小時陪伴在陳威宇身旁,既當老師教他學習,也當“家長”照料他的生活。
5月7日,王北海(右)教陳威宇識別書本里的生詞。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他這個年齡段該有的課程一門都不能少,我會一遍遍手把手地教。”王北海說,“孩子平時沒有父母陪在身邊,我和他有時既像父子,也像兄弟,這里早已成了我的第二個家。”王北海說。
5月8日清晨,王北海(左)和陳威宇在臥室外洗漱。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拼音識字、加減乘除、品德教育……雖然只有一位老師,但陳威宇的課表卻被安排得滿滿當當。下課后,師生二人玩起了乒乓球、羽毛球、籃球……雙方你來我往,儼然是親密無間的“小伙伴兒”。
5月7日,王北海(左)和陳威宇在三河小學內打乒乓球。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晚飯時間,為了給陳威宇張羅一桌飯菜,王北海在廚房忙碌起來。不到半個小時,他已汗流浹背。看見孩子在飯桌上吃得香甜的模樣,王北海的嘴角揚起一絲微笑。
5月7日,王北海(左)和陳威宇在三河小學內打乒乓球。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大山里沒有“夜生活”,飯后散步幾乎成了師生倆最大的樂趣。看到寫有漢字的石碑,陳威宇好奇地停下來駐足觀望;遇見路邊的野花,王老師會陪著陳威宇聞一聞鮮花的香味,給他介紹植物的相關特性……
5月8日,王北海和陳威宇在三河小學內打籃球(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如今,在大柏地鄉還有兩個像三河小學這樣的“一個人的課堂”,這些學校的學生或是家庭貧困,或是身患殘疾。大柏地鄉中心小學安排了專職教師保障教學工作,還針對重度殘疾行動不便的學生安排了專門的“送教到家”工作。
5月7日下午下課后,陳威宇(右)開心地跑出教室,王北海去廚房準備晚飯。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當夜幕降臨,三河小學唯一一間臥室的燈光,在窗外深藍色的天空下顯得格外安寧。王北海拿著紙筆陪在陳威宇的身邊,重溫一天的課程。待夜深人靜,幫助陳威宇洗漱完畢并等他入睡后,王北海才有時間在手機上和自己的家人短暫相聚。
5月7日傍晚,王北海在學校內的廚房準備晚飯。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窗外,繁星點點;遠方,蛙聲綿綿。
5月7日晚飯前,王北海(左)幫陳威宇洗手擦汗。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5月7日傍晚,王北海(右)和陳威宇在學校食堂一起吃晚飯。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5月7日傍晚,王北海(右)和陳威宇一起去校園外散步。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5月7日傍晚,王北海(左)和陳威宇在校園外的鄉間小路上散步。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5月7日傍晚,王北海(左)和陳威宇在校園外的鄉間小路上散步,陳威宇對植物充滿了好奇。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5月7日傍晚,王北海(右)和陳威宇在校園外散步時,陳威宇辨認石碑上的文字。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5月7日傍晚,王北海(左)在臥室內陪陳威宇復習功課。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5月7日傍晚,王北海(左)在臥室內陪陳威宇復習功課。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5月7日晚,王北海(左)在臥室內幫陳威宇洗腳。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5月7日晚,王北海在臥室內清洗陳威宇的毛巾。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5月7日晚,陳威宇(左)入睡后,王北海在床邊用手機和家人聊天。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5月22日晚,三河小學亮起溫暖的燈光(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視頻記者:蘭紅光 胡晨歡 林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