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西新聞網
2019-07-28 11:51:07
廣西新聞網都安7月27日訊(全媒體報道組)“我是2018年脫貧的,今年我一共養殖‘貸牛還牛’產業牛10頭,自己還養了兩頭,每頭能賣到一萬多,每頭能賺到5000塊錢左右。”地蘇鎮拉棠村村民唐運昌是都安瑤族自治縣“貸牛還牛”產業發展的受益者。和唐運昌一樣,村民羅正以前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貸了一頭牛,沒想到收益不錯,于是今年終于鐵了心養殖“貸牛還牛”產業牛。
7月26日,2019年全國網絡媒體廣西行采訪團深入都安西南冷鏈倉儲物流中心進行實地采訪,該中心是河池都安“貸牛還牛”扶貧產業的“終點站”,架接從土地到市場產品到餐桌的中轉樞紐,網媒記者將從這個“中轉站”探尋“貸牛還牛”成就扶貧產業的“都安樣本”。
都安瑤族自治縣是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全國深度貧困縣、廣西四個極度貧困縣之一,是廣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是典型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人們常常自嘲的那樣“九分石頭一分土”,自然條件惡劣,生態脆弱,面對極為惡劣的自然環境,要解決貧困群眾的增收,全面實現脫貧,發展產業是關鍵。通過分析地理環境、歷史因素、貧困戶調研、市場調查,都安瑤族自治縣探索出了養牛的路徑。
但問題隨之而來。貧困戶要參與,牛犢從哪里可以獲得?怎么才能養好牛犢?養牛的飼料如何獲得?到哪里銷售?剖去成本能不能讓老百姓穩定增收?產業要發展,眼前這些問題就必須一一解決落實。
為解決這些問題,都安瑤族自治縣通過小額扶貧貸款資金扶持貧困戶養牛,貧困戶免費從養殖企業貸牛,牛在養殖過程中出現問題由保險賠付,牛養大后再“還”給企業,企業扣除牛犢費用后收益歸貧困戶,還牛后再貸,實現滾動發展、持續增收。
在都安西南冷鏈倉儲物流中心,記者注意到該中心生產過程全部采用智能化,結合電子商務結算自動化,實現產業“供、儲、展、運、銷、配”全鏈條無縫銜接,年可加工中轉肉類、蔬菜、水果等農產品500萬噸以上。另外,據廣西都安嘉豪實業公司副總經理簡鈴光介紹,該中心還能為周邊貧困群眾提供直接或間接就業崗位近3000個,為貧困群眾提供了穩定收入的就業崗位。
記者了解到,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黨委政府本著“送錢送物不如送一門致富技術”的扶貧理念,頂層設計了“政府、企業、保險、農戶”四位一體協同推進“貸牛還牛”扶貧產業,形成“政府扶持、企業牽頭、農戶代養、貸牛還牛、還牛再貸、滾動發展”的發展模式,打造“黨委引領+政府主導+企業牽頭+確定貧困戶+技術培訓+金融扶持+修建牛舍+政府投保+幫扶干部跟蹤+政府保本、企業回收+冷鏈加工、包裝物流+互聯網營銷+滾動發展”的閉環產業鏈,形成了都安“瑤山牛”和都安山羊品牌。
都安瑤族自治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梁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貸牛還牛’產業模式主要由政府主導、企業牽頭、保險跟進、農戶自主,而從中我們獲得了產業有保障、贏利有保障、養殖有保障、發展有保障,‘貸牛還牛’項目具有零風險、可循環、收益大的優點,同時還能激發貧困戶自主脫貧的動力,貧困戶參與的意愿十分強烈,‘貸牛還牛’產業活力進一步增強,貧困戶增收的路徑清晰穩定,這就是我們的‘都安樣本’的全部內涵。”
據了解,“貸牛還牛”項目于2017年5月啟動,目前已發放牛犢24878頭,覆蓋貧困戶22170戶88680人,通過”貸牛(羊)還牛(羊)”項目的推動,全縣肉牛從9.27萬頭發展到近15萬頭,肉羊從69.42萬只發展到近80萬只,計劃到2019年底養牛達到20萬頭、養羊達100萬只,實現“戶均一頭瑤山牛”和“千山萬弄百萬羊”的目標,形成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的穩定長效脫貧路徑,“中國南方牛都”呼之欲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