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日報
2019-07-30 16:05:07
名校畢業“弄丟”工作 一度賣菜為生 如今建“荷塘”
“自食其力,不丟人”
謝波在打理“荷塘” 長江日報見習記者歐陽崧 攝
20世紀90年代初畢業于名校,卻丟了工作,一度跟著父親販菜為生。如今52歲的他定居江夏,愛蓮成癡,在自家屋后建起荷園,種植蓮花70余個品種,共300多盆,1000多株。
7月24日上午,在江夏區龍頭街謝波的家里,謝波帶領記者參觀自家屋后的“荷園”。蓮花開得正好,站在盛開的碗蓮旁,謝波感嘆,荷花能夠滋潤心靈,“每次置身蓮花間,我總會感到很舒服。”
利用屋后地勢建起“空中荷塘”
謝波的家在小區一棟6層樓房的一樓。他帶著記者穿過房屋間的狹窄通道,來到屋后,這里擺放了幾十盆碗蓮,但這只是第一層,再往上爬幾步,就可以看到,在第二層平臺上,擺滿了更多蓮花,荷園還有第三層,站在小院最高處俯瞰,三層平臺上的蓮花正好連成片,如同一個“空中荷塘”,蓮花錯落有致,沐浴在陽光下,煞是好看。
記者發現,謝波的屋后本是一塊空地,與圍墻接壤,圍墻外連著一個山坡。謝波的“荷塘”正是利用了這片地勢。
謝波告訴記者,這些花臺和路,都是用木板和廢舊材料搭建,極易松動,特別不好走,他曾兩次跌落受傷。記者在上面行走,多次差點摔倒,逛遍“空中荷塘”,花了半個多小時,汗如雨下,而謝波每天都要在這片區域給蓮花換土、澆水、施肥、捉蟲,有時需要搬運大水缸穿過陡坡。盛夏時節,他每天都要忙碌至少五個小時。
“養這些蓮花太辛苦了,如果不是真心熱愛,堅持不了這么久!”謝波笑著說,蓮花最喜光,陽光越充足,花就開得越好看。夏天蒸發量大,每天都要澆水。剛開始種植時,他都是提水上坡給花澆水,坡陡路險,十分費力。后來,安裝了水管,才稍微省力。但在成苗期和花期,施肥頻度又要跟上來。
謝波說,喜愛蓮花,和自己的童年記憶有關。他的老家臨近湖邊,在他的記憶深處,賞蓮花、摘蓮蓬是童年夏天樂事。不管到哪里,特別是人過不惑之年,總忘不掉那接天蓮葉的美景。于是,他開始嘗試在自家屋后養起蓮花。
經歷坎坷看淡名利
謝波曾是個新聞人物。他是黃州人,從小家境貧寒,卻是個學霸,考入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攻讀地質工程勘察專業。大學畢業后,幾經周折進入一家公司,工資被長期拖欠,他終因勞務糾紛與當時的領導發生爭執遭解聘,失去了工作。
這期間,他當過代課教師,打過零工,為緩解經濟壓力,他還和父親一起賣菜為生。
謝波的這段經歷曾被上海一家報紙報道過。
回顧過去,謝波說,在人生最失意的時候,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但最終挺了過來,也逐漸想通了很多事。
經歷人生坎坷,謝波雖心有不甘,但也能坦然接受。“我是吃苦長大的,賣菜也是自食其力,不丟人。當年剛參加工作時,我也是主動做最苦最累的事。后來,被聘為勘察技術人員,我經常在野外爬山勘察。”謝波笑著告訴記者,對于名利,他早已看淡。
夢想能讓更多市民親近蓮花
如今,謝波靠做點零工、出租房屋為生,主要以養蓮為樂。謝波養蓮有六七年,過程卻難言輕松。2013年,他請堂哥從家鄉帶來幾節蓮藕,準備移栽到屋后,將蓮藕種到水缸后,剛開始長出了幾片葉子,沒多久就死了。他上網查資料,開始接觸到碗蓮貼吧,并結識不少碗蓮愛好者,種出十幾個品種的碗蓮。
養蓮全靠自己摸索,謝波通過自學和反復試驗,逐漸掌握了換土、澆水、施肥等種植知識,對不少名貴品種也頗有研究,偶爾試著培育碗蓮新品種。他還積極和網友討論交流,互換品種。如今,鄂州、漢陽等地的網友慕名而來,上門求購碗蓮,謝波則以較低的價格售賣了幾百株。“每株只賣幾元錢,主要是分享樂趣。”謝波說。
“很想在附近找新地方,建一個真正的荷花園,可以供市民參觀。”謝波說,他夢想讓更多市民能夠親近蓮花,想嘗試做一些蓮花相關產品。“碗蓮如果解決了品種和栽培技術問題,可以走進千家萬戶。”
長江日報見習記者歐陽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