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陜西日報
2019-08-30 08:55:08
榆林開往西安的客運列車駛過歸德堡鐵路大橋。榆林市委宣傳部供圖
7月29日拍攝的榆林市紅石峽。 本報記者 肖曉良攝
7月29日,在榆林中學校史紀念館,義務講解員、學校地理教師劉波給參觀者講述學校光輝歷史。 本報記者 肖曉良攝
7月30日拍攝的神木市劉志丹東渡紀念碑。 本報記者 肖曉良攝
7月23日至8月3日,“記者再走長征路”活動來到榆林,記者們踏著革命先輩的足跡一路前行,在一幅幅圖片、一行行文字、一件件實物、一段段講述中重溫革命先輩激情燃燒的歲月,體悟新中國成立70年來榆林的發展變化。
新中國成立后,榆林在較長的時間里與黃土高原、窯洞、毛烏素沙漠、缺水、風沙大等概念連在一起。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榆林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迅猛發展,富集的能源資源讓工業成為主導產業,四通八達的路網讓交通更加便捷,昔日的沙漠披上了綠裝,群眾的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
再走長征路,一個不一樣的榆林呈現在我們眼前。
革命印記深深烙在這片土地
中央紅軍入陜、中共中央轉戰陜北、清澗起義、陜北第一個基層黨組織成立、紅石峽會議、南豐寨會議、紅軍東征、陜甘革命根據地建立……一個個歷史事件讓人熱血沸騰;劉志丹、謝子長、李子洲……一個個英雄讓人肅然起敬??v觀中國革命史,榆林是一個絕對不能忘卻的地方。
早在20世紀初,李子洲等一批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就來到榆林這片熱土,傳播馬克思主義,播撒革命的火種。在陜西省立第四師范學校1924年的秋季開學典禮上,李子洲作為校長公開宣稱自己“為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種子而遷就此職”。
1935年10月16日,由紅一方面軍改編的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分左、右兩路進入定邊縣。第二天,在前往吳起鎮(今吳起縣)的途中,由于敵人的飛機轟炸,4名紅軍戰士負傷犧牲,至今人們仍不知道他們的姓名。
1927年10月12日,清澗起義爆發,清澗、延川、宜川等8個縣的眾多青年農民加入了起義隊伍,他們明明知道參加革命有可能會犧牲,但依然義無反顧。
1929年,李子洲在獄中給家人寫信,其中明確表示“我一個人犧牲了,會有更多的人站起來。不要為我傷心流淚,勇敢斗爭下去,黨的事業必勝,將來的社會是光明的”。
為了黨的事業必勝,為了社會的光明,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讓紅色的革命印記深深烙在這片土地上。
繼承先烈遺志 推動榆林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翻身當家做主人的人民群眾在黨的帶領下,敢教日月換新天。榆林人民群情振奮、意氣風發,迅速投入到了生產建設之中。
固沙丘、建梯田、興水利、種莊稼,農業生產熱火朝天;修路、拉電、打井、蓋房,改善生活條件熱血澎湃。正如72歲的綏德師范原校長宋永華所說,革命時期,先輩們的目的就是救國,建設時期,我們的目的就是強國。無數革命先烈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一直在傳承,成了榆林人民群眾發展生產的不竭動力。
1982年12月28日,《人民日報》在頭版以《榆林地區發現一個大煤田》為題,向世界宣告中國發現了一個大煤田——神府煤田?!瓣儽庇忻汉#|優易開采?!备患哪茉促Y源掀開了榆林工業發展的新篇章。
1998年獲批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后,榆林以能源化工為代表的工業經濟加速發展。在煤向電力轉化、煤電向載能工業品轉化、煤油氣鹽向化工產品轉化的“三個轉化”戰略的指導下,榆林的能源開采越來越機械化、智能化,能源轉化效率越來越高,產業發展質量越來越高。
除了煤炭,榆林石油、天然氣、巖鹽等資源儲量也非常豐富。經過不斷地調整、改革、整頓、提高,榆林的工業生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據統計,改革開放40多年來,榆林規模以上直報工業資產總額超過5700億元,是1978年獨立核算工業企業資產的4900多倍。
隨著能源化工產業的發展,榆林北部地區和南部地區的工業發展差距很大,很不均衡。近年來,南部地區按照合理引導產業布局、振興南部、做優做精特色農業等戰略,逐漸形成以雜糧制造等輕工業為主的特色工業經濟。南北不同的區域特色工業經濟為榆林經濟健康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榆林工業發展給農業發展提供了借鑒,也為第三產業發展創造了機遇?,F在的榆林,隨著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入實施,現代產業體系正在加速構建。2018年,榆林實現生產總值3848.62億元,增長9%,經濟總量躍居西部第六、呼包鄂榆城市群第一,追趕超越取得重大進展。
發展為了人民 全力改善民生
“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是毛澤東同志帶領中共中央轉戰陜北時給佳縣縣委的題詞,其中鮮明地表達出一個意思——無論形勢怎樣變化,中國共產黨永遠都要代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利益,永遠都要走群眾路線。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薄爸袊伯a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崩^承優良傳統,牢記殷切囑托,榆林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力以赴改善民生。
2018年,榆林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1317元和12034元。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既得益于產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消費需求的變化,醫療保健、交通、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等支出所占比重明顯上升。
對于群眾來說,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就是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滿足感。榆林市委、市政府旗幟鮮明地提出要堅守初心使命,辦好民生實事,解決痛點難點問題,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僅2018年,榆林的民生支出就高達525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0.9%。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出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意見,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強化校外培訓機構監管,提升特殊教育、繼續教育辦學水平;
——深入推進健康榆林建設,與省內知名醫院合作建立??坡撁?,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同時啟動疾控重點學科建設,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讓百姓看病省心、省力、省錢;
——不斷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扎實做好重點人群就業工作,推進重點行業、重點人群的社會保險擴面工作,引導社會資本興辦養老機構,健全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五位一體”救助保障制度,有效落實扶殘助殘各項政策,讓弱勢群體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和溫暖;
——大力繁榮文化體育事業,推出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較高的藝術作品,實現縣級數字影院和鄉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站室全覆蓋,市、縣、鄉三級群眾文化網絡初步形成。建成一批大型體育比賽場所及設施,形成了競技體育和群眾性體育活動相結合的多層次共同發展新格局;
——持續發力治理生態環境,堅決扛實生態建設政治責任,深入實施鐵腕治污“14+3”攻堅行動,著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青山四大保衛戰;
——完善供熱、供水、供氣、排水等城市功能性基礎設施,建成排水管網771.97公里、供水管網635公里、供氣管網1985.28公里、供熱管網460公里……
銘記革命先輩浴血奮斗的歷史,讓紅色基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煥發出歷久彌堅的強大力量。這是榆林黨員干部的一致共識,也是榆林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活力源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