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9-09-28 15:36:09
攔沙入黃顯“功夫”——黃土高原無定河畔淤地壩見聞
新華社西安9月28日電 題:攔沙入黃顯“功夫”——黃土高原無定河畔淤地壩見聞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邵瑞
在一番細致考察之后,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將他領銜的黃土高原淤地壩新材料新技術示范項目,落在了黃河一級支流無定河畔、黃土高原多沙粗沙區腹地的黃河水利委員會綏德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辛店試驗場,并把其中的一個淤地壩——白草洼壩作為“柔性溢洪道”研究對象。
黃河泥沙主要來自黃土高原上的千溝萬壑。在千溝萬壑中筑起的淤地壩,則是減少泥沙入黃的攔沙“衛士”。記者近日來到綏德水保站距離陜西省綏德縣城1.2公里的無定河畔辛店試驗場,對淤地壩進行了一番探究。
綏德水保站辛店試驗場副場長崔樂樂告訴記者,這里既創建了陜北第一座大型淤地壩,也有最新的淤地壩科研項目正在進行,是淤地壩實驗研究和示范推廣的重鎮。
淤地壩是黃土高原地區百姓摸索出來的既能攔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增產糧食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它從源頭上封堵了向下游輸送泥沙的通道,在泥沙的匯集和通道處形成一道人工屏障,從而起到“溝里筑道墻,攔泥又收糧”的作用。
“從1953年開始,綏德水保站開展淤地壩的試驗研究和示范推廣工作,在黃河中游地區取得了顯著成效。”在這里工作了30多年的綏德水保站辛店試驗場場長白平良說,黃土高原有著數百年發展歷史的淤地壩建設,在新中國成立后得到快速發展。目前,黃土高原地區共有11萬多座淤地壩。
走進辛店試驗場,首先是支溝——小石溝的7個小型淤地壩相繼出現,壩地里種著不同的植物,壩上立著介紹牌。7個淤地壩中,5個建于1954年、兩個建于1979年,均在2003年和2004年有所加高。7個淤地壩明確了技術負責人,負責每座壩的“三大件”——壩體、溢洪道和放水建筑物,以及排洪渠的日常維護和技術把控,為壩系安全運行提供技術支撐。
“小石溝7個壩連在一起,形成淤地壩壩系,更穩定地保證下游的防洪安全。”崔樂樂說,一條溝內修建多個淤地壩,主要目的是滯洪、攔泥、減輕黃河泥沙,淤地、蓄水、建設農田、發展農業生產。
從辛店溝主溝往上,是鴨峁溝2號壩,壩地種植有銀杏和白皮松。鴨峁溝屬于中型淤地壩,1956年建壩,2008年把壩加高到了將近19米,控制面積1.16平方公里,總庫容達28萬立方米。
沿著主溝繼續向上,便是中科院院士陳祖煜作為“柔性溢洪道”研究對象的白草洼壩。陳祖煜團隊在這個1960年建壩、2008年加高了的中型壩上,正在示范土工布 (膜)新材料。
白草洼下游,是陳祖煜團隊為配合試驗研究項目正在改建中的試驗場3號壩,壩的上下方各有一個蓄水池。據介紹,兩個蓄水池分別用來循環調節水,人為控制放水,驗證不同洪水條件下新材料所筑溢洪道的抗沖擊能力,屬于可控性破壞實驗。
從試驗場場部算起,一路上行1.4公里,到達辛店溝主溝最大的淤地壩——青陽峁壩。1964年建壩、2003年加高的青陽峁壩也屬于中型壩,壩高24.5米,控制面積0.37平方公里,總庫容15.21萬立方米。
站在高處往溝里看,辛店溝1.77平方公里流域面積,已治理80%以上,堪稱綏德縣城山清水秀的后花園。在如此小的面積內建有22座淤地壩,也堪稱中小型的淤地壩天然博物館。
不過,距此5公里之外的綏德水保站韭園溝徑流站,則有更大規模的淤地壩。作為無定河一級支流,韭園溝流域面積70.7平方公里,主溝長18公里,建設了253個淤地壩。
在更廣闊的黃土高原,則建有11萬多座大小不一的淤地壩,尤其是在多沙粗沙區,地形破碎、溝壑縱橫,為淤地壩發展提供了基本的條件。
“淤地壩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項有效措施,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贝迾窐氛f。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