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2019-09-18 14:45:09
參考消息網9月18日報道 《俄羅斯報》9月17日發表了該報記者季阿娜·科瓦廖娃采寫的題為《中國騰飛》的報道。科瓦廖娃在報道中稱,日前,俄羅斯各大電視臺紛紛播出了最新出爐的紀錄片《中國的重生》,介紹新中國成立最初的崢嶸歲月。
報道稱,其實,片中所用的影像素材并非全新,只是“先前從未公之于世”。這些素材由10多位蘇聯最杰出的紀錄片大師在70年前實地拍攝而成。1949年,蘇聯派攝影師們前往百廢待興的中國,紀錄新中國的誕生。這批資料的備注名便是《蘇聯攝影師眼中的中國》。它們在蘇俄紀錄片檔案庫里沉睡了半個多世紀,所幸全俄國家廣播電視公司歷史頻道總編輯杰尼索夫從浩如煙海的膠片中發現了它們,并決意向人們展現:如今我們所熟悉的中國,在70年前曾經遭遇哪些困難,有著怎樣的市井生活?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東方學教研室主任阿列克謝·馬斯洛夫說:“這部紀錄片的獨一無二之處在于,它出自蘇聯人之手而非中國人。我們通常從屏幕上看到的都是中國人對本國的詮釋。這部片子則屬于旁觀者視角,因而會令觀眾產生震驚感。”
他說:“我們還有機會目睹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的獨家畫面。包括毛澤東在內,他們看上去都非常普通。但在他們樸素的外表背后,是對國家疾苦、對民族發展方向的最深刻洞悉。”
馬斯洛夫說,如今的中國官員在很大程度上也繼承了這種工作風格,態度格外認真。另一重要之處在于,北京的政策以廣大民眾的福祉為導向。也就是說,它意識到自己的權力直接取決于民眾的信任。毋庸置疑,這也成為支撐中國蒸蒸日上發展的主要基石。
報道稱,紀錄片中包含了對北京及其他若干城市的直升機航拍鏡頭,戰后的瘡痍觸目驚心。馬斯洛夫說,對比今日北京、上海等地的繁華,這說明中國并未受到舊有體制的束縛,裹足不前,而是闊步擁抱新未來,從一個落后且受制于人的國家,蛻變為全球發展的領軍者。
馬斯洛夫說,中國的發展經歷了三大關鍵性的轉折時刻。首先是在1958年左右完成經濟重振,打造起了新的教育體系。當時,中國已意識到自己可以在國際舞臺上獨立行事。第二個節點是上世紀70年代末期,鄧小平宣布國家不僅應該擺脫貧困,還要富裕起來、不斷發展。這也是民族成長的心理轉折點。第三個節點落在2013-2014年,中國已經開始引領全球發展趨勢。
馬斯洛夫說:“或許,只有在目睹了當年的畫面之后,我們才能最真切地理解中國在這70年間創造的奇跡。”
馬斯洛夫稱,中國是個理性的國家,政府的每項舉措都與國家發展的特定歷史階段相契合。從當年的鏡頭中不難窺見,它的交通運輸設施幾乎是空白。如今,中國步入發展內需階段,投入大量資金扶持國內貿易。如火如荼的道路建設不只覆蓋中部地區,也惠及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區。過去,抵達那里難于上青天,只能借助飛機。最重要的是,國家愿意且敢于為此類項目投入巨資。放眼中國,立體縱深的交通網絡早已將各地緊密連通起來。
《俄羅斯報》觀察家、1953-1960年間曾任《真理報》駐華特派記者的歐福欽說:“中國人的強大之處在于,他們一直善待并珍視本國的歷史,他們擅長尋找新的增長點并抓住機會。與此同時,從不忘卻、踐踏過往的歷史,這是中國人所具備的非常重要的品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