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扶貧干部竟自費“眾籌”買車 他們是些什么樣的人?

來源:半月談微信公眾號

作者:

2019-10-07 09:26:10

原標題:6個扶貧干部自費“眾籌”買車!他們是些什么樣的人?

導讀

云貴高原的東南部,橫亙著莽莽蒼蒼的苗嶺山脈。群山中間流淌著千里沅江的上游清水江,江畔有一個貴州深度貧困縣,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劍河縣。聽說這個縣有一個村的駐村扶貧隊員,自費“眾籌”買車。真的嗎?有這個必要嗎?他們是些什么樣的人?我們踏上了前往核實尋訪的路途。

正是在這次采訪經歷中,我們認為發現了一群最可愛的人。在我國廣袤的鄉村,有無數最可愛的人,為了農民、農業、農村,在揮灑汗水,奉獻力量。比如那些堅守講臺的鄉村教師,執著為農民看病的鄉村醫生,從遠方來的支教者,振興鄉村的公益志愿者……他們,無數正參與脫貧攻堅的扶貧隊員、基層干部,無疑也屬于最可愛人的群體。

“為了順利開展扶貧工作,大家一拍即合,湊錢買臺車”

車程的艱難超出了預想,盡管知道貴州素有“地無三尺平”的諺語。

山擠著山、水繞著山,劍河平地難尋。因為修筑水電站,前些年劍河縣城要整體搬遷,可是全縣找不到一塊可以安置的平地。經上級政府協調批準調整區劃,向隔壁臺江縣“借”了一個鎮作為新縣城所在。

劍河縣已經通了高速公路,但是劍河到南哨鎮的路卻并不好走,急劇盤旋的山路耗費2個半小時。從南哨鎮出發,跌宕起伏的山路,如過山車在山頂、山腰、山底之間俯沖盤旋。有三處急拐彎,必須倒車才能通過。中間還要穿越黎平縣的村落。經歷3小時艱難車程,我們終于來到了翁座村。

↑仍處于貧困中的貴州省黔東南劍河縣南哨鎮翁座村。

這是一個斜掛在山坡上的苗族村落,房屋全是木樓,已經入選“中國傳統村落”。正在忙碌的駐村扶貧隊員們大多穿著草綠色的迷彩服。外界的人可能對此穿著感到好奇,然而,在貴州的扶貧隊員當中卻是“流行服”。他們說好處一是耐臟,可以節省一些洗衣的時間投入工作,再就是契合工作要求,現在脫貧攻堅確實像打仗一樣在抓。

迷彩服使我們嗅到了濃烈的作戰氣息。確實,這個強勁的敵人就是制約山民生存的絕對貧困。把爭取脫貧出列的時間鎖定為今年年底的劍河縣,年內已經開展了兩次誓師大會,每個鄉鎮都設置為一個脫貧攻堅“戰區”,每個村懸掛了“脫貧攻堅前沿指揮所”的牌子。

我們沒看到車,但“拼車”的事證實是真的。當天,駐村扶貧隊長開著車進城,去為易地搬遷到縣城安置點的村民辦事。全村共搬遷了78戶366人,大部分在縣城,也有少數在凱里市安置點。易地搬遷,是脫貧的措施之一。

駐村已三年、現有扶貧隊員中駐村時間最長的羅國志介紹,今年3月,為了充實扶貧力量,劍河縣把每個村都分成網格,從縣直機關單位抽調下派人員擔任網絡員。翁座村新增加4人,加上之前他和從鎮政府下派的楊鳳林,一共6人。楊風林有一臺車兩年來經常“私車公用”用于扶貧,可座位只有5個。

“為了順利開展扶貧,大家一拍即合,湊錢買臺車。”楊鳳林說,4月份他們抽空趕到凱里市的一個二手車市場,看中了一臺7座越野車。

↑翁座村地處偏遠,為了便于開展扶貧工作和出行,扶貧隊員們“眾籌”買了一臺二手車。

“老板開價3.28萬元,我們希望砍點價。聽到我們是用于脫貧,他爽快地說,我也是農村出來的,你們是做好事,我降2000元。我們說,你干脆再降200元吧,3.06萬元,這樣便于我們6個人平均分攤。成交了,我們人均付了5100元。”楊鳳林記憶猶新。

車子本身買了交強險,六個都有駕駛證的人湊錢買了商業險。鎮上附近有一個加油站,六個人輪著來加油,每次加300元,油箱基本可加滿。六人當中,羅國志和楊鳳林是事業編制,沒有車補。

“聽到他們買車的消息后,我也是非常感慨。”南哨鎮黨委書記潘盛平有點內疚地說,“駐村工作確實需要車,但鎮政府很難派車,從買車這個事看得出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真是很高。”他還透露,還有一個村的扶貧隊員,也湊錢買了一臺二手車。

駐村扶貧隊員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交通不便,還有生活困難,甚至安全危險。

翁座村的隊員們目前是租住一棟苗族群眾家的木樓辦公和居住。7月的一個晚上,扶貧干部劉明加班到晚上12點,在歸檔材料時發現柜門不好關,使勁才把柜門關好。第二天一早開柜門的時候,才發現柜門里夾了一條五六十厘米長的毒蛇。“想想都后怕,我的床就緊挨著柜子,后來都不敢在那兒睡了,換到隔壁房間。”羅國志現在還心有余悸。

因為條件有限,他們還是只能住這棟木樓里。

↑入村之初,有的扶貧隊員睡地鋪。

貧困村民往往集中于偏遠山區,從食住到出行,有諸多不便。與這些扶貧隊員在一起,我們內心油然而生一個想法,他們真是太可愛了。他們在艱苦的條件下,沒有怨言,沒有退縮,不講價錢,想方設法去解決、去面對,熱情高漲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去。

“媽媽,等到脫貧任務完成了,你們再過來看我吧”

長相清秀的羅國志畢業于貴州大學藝術學院舞蹈專業,家在黔東南州首府凱里市,考到劍河縣文廣局,后來被派到翁座村來扶貧。

“村委會換屆選舉第一天,我來了。感覺這里特別遠、特別冷,手機沒信號,好像與外部世界失聯了。從小在城里長大,開始很不習慣山村的環境,心里有點酸。”

貴州號稱“蘆笙之鄉”,踩蘆笙是苗族老百姓最喜歡的民俗,但由于缺乏條件、組織,嘹亮、清脆、歡快的蘆笙已經很久沒有在翁座村奏響了。外出打工的多,留在村里的人各忙各的,缺乏公共交流,人心也比較分散。

學民族舞蹈的他,利用縣文廣局是“娘家”的優勢,每年都幫助村里申請一筆踩蘆笙的資金,平整了一塊場地。“三八節”那一天,留在村里的人,都推開自己家的木門,帶著自家釀的米酒、儲存的好菜。扶貧隊員和他們一起踩蘆笙,大家開心極了。

“一年一度的踩蘆笙活動,如今像我們村盛大的文化節日,融洽了村民們的聯系,提升了他們的幸福感,也使他們了解了我們。大家就像一家人,團結在一起。”

↑扶貧隊員們在走村串戶了解民情。

和羅國志一樣,29歲的楊鳳林也逆轉了對扶貧工作的看法。“說實話,我從小在城里長大,沒吃過這種苦,一開始我是有情緒的,曾想過辭職去做生意,但后來想通了,既然來了,就得把工作做好。”

翁座村還有一個自然寨沒通硬化路,20多戶村民出行不便,他東奔西跑爭取項目、資金,新修了一條2公里多長的通組路;和其他隊員爭取到了一個20余萬元的扶貧項目,使寨門附近28戶村民用上了安全水;村里手機信號有問題,帶頭協調了通信公司過來建信號塔……組織村民搬遷、發動黃牛養殖、推進村容整治等,他的駐村工作辛苦而又充實。

楊鳳林的女朋友是本鎮幼兒園的老師。在雙方父母的催促下,他們原本打算今年10月份訂婚。但是全縣的脫貧攻堅出列進入倒計時,10月前后正是最緊張的時候。為了不耽誤脫貧攻堅工作,楊鳳林要求把訂婚日期推到了明年。“我們雖然在同一個鄉鎮工作,但由于路程遠,我節假日難休息,一個月也只能見一次面,女朋友能夠理解我的工作。”

羅國志是獨生子,家在凱里。“兩年前,我告訴家人,要被派到一個很遠的村扶貧,外公、父母都支持我,‘你要盡自己力量,幫助村里解決一些問題’,他們每次都這樣教育我。”

他的父母都是州木材公司的下崗職工,當年都出差來過南哨鎮,收購銷售木材。如今,國家推出生態林補償政策,山上森林都被保護起來。他們一直想來村里看望,但羅國志沒答應。“路程太遠;村里的條件這樣,不想讓他們看到擔心,平常電話、微信也是報喜不報憂;脫貧攻堅任務重,我們工作忙,真的難有時間陪伴他們。”

↑扶貧隊員在幫助村民收割水稻。

當我們來訪時,青翠山腰間一層層金黃的梯田里,村民們正在收割稻谷,田野上回蕩著電動打谷機的聲響。羅國志輕聲告訴我們:“我說,媽媽,等到脫貧任務完成了,你們再過來看我吧。”羅國志和家人“預約”,明年春天插秧的時候,請他們到村里來。

對于所駐村落而言,扶貧隊員絕大多數是原本陌生的“村外來客”。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人并沒有在農村長大。他們讓我們感到可愛,是在于當他們的腳上沾滿泥土的氣息,身上染上稻花的香味時,他們很快深深愛上了腳下的土地,把這里當家;很快愛上了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把他們當作親人。

“爸爸,你什么時候再回家做客?

結束翁座村的走訪,我們夜色中一路顛簸,回到南哨鎮時,已經是晚上10:30,苗嶺初秋此時寒意襲人。走進鎮辦公樓,光線暗淡中的一樓高懸電子屏顯示:

劍河縣南哨戰區

距2019年脫貧攻堅

僅有102天18時39分

走入旁邊掛著“脫貧攻堅前沿指揮部”牌子的辦公室,里面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大家正在整理扶貧資料,帶頭的是分管扶貧工作的鎮武裝部部長龍楓。

讓龍楓感動的是鎮扶貧工作站站長楊通燕。扶貧工作站的活,緊張、艱苦,但楊通燕已經連干了四年。有一次,住在縣里另一個偏遠鄉鎮的母親高血壓發作,急需送醫院,但卻無人護送。他向龍楓請假,龍楓同意了——盡管那天有一個緊急的任務,必須晚上12點鐘前完成,而這項工作只有具體負責的楊通燕最清楚。

正當龍楓組織人趕任務時,意外的是,晚上楊通燕的辦公室亮起了燈光。原來,當天他從鎮上出發,趕到鄉下把母親送到縣城辦好住院手續,把母親委托給親戚后又奔回鎮上。“我不知道那天他是怎么來回的。從縣城到他老家,單程也要6個小時,把醫院的事安置好,還要趕2個小時車回到鎮上……”

龍楓自己的“尬事”,也被潘盛平“抖”了出來。去年年底,龍楓正在辦公室加班加點忙扶貧工作,6歲的兒子進來了。“爸,我媽讓你去離婚。”龍楓回了一句:“你就說,我沒空。”

龍楓知道,老婆對自己一肚子火。第二個小孩剛出生2個月,他因為脫貧攻堅任務重,沒時間幫助照顧。家里在縣城買了一套房子,老婆既要照顧孩子,又要折騰裝修。“她把離婚協議都起草好了,我沒時間看。”

在外面的妻子也進來了,擺開架式:“走!”

“我說,我離婚,必須征得鎮黨委書記同意,你先去找書記。”龍楓急中生智。也許是這句話把妻子“唬”住了,她終于沒上樓去找。

如今,夫妻關系緩和了。“前天房子終于裝修完了,都是老婆弄的,我還沒來得及去看。”身材壯實的龍楓,講到此時眼圈紅了。

不僅僅是翁座村,不僅僅是南哨鎮,在劍河縣,無數投身脫貧攻堅的工作人員,都正在奮力拼搏。“爸爸,你什么時候再回家做客?”當爸爸出門的時候,3歲的孩子揮手告別發問——這是我們在劍河聽到的家庭故事之一。

參與扶貧的同志們,由于責任重、壓力大、工作緊從而疏于照顧家庭、照顧自己。他們“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這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他們有的自嘲,扶貧隊員在家里“地位不高”;有的內疚,照顧別人的媽,卻難以照顧自己的媽;有的自敘,“腳上有泥水,身上有汗水,眼中有淚水”。據我們從貴州省扶貧辦獲悉,全省近年來已有72名干部倒在了脫貧攻堅一線。

↑翁座村小學,教育保障脫貧的希望之地。

當然,他們當中也有少數不稱職的,然而絕大部分人是用實際行動以“小我”換取了“大我”。在我們面前,他們并沒有豪言壯語,因為他們認為,像他們這樣的付出,在扶貧一線工作人員實在太普遍了,不值得多說。當他們向我們傾吐心聲的時候,坦言的更多不是“酸”“苦”,而是“甜”,是工作中的成就感和獲得感。這正是我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的可愛之處。

從2012年至2019年8月,貴州的貧困人口從923萬減少到155萬,減貧人數全國第一,貧困發生率從26.8%減少到4.3%,33個貧困縣成功脫貧摘帽。劍河縣的貧困人口,從近8萬人,減至2.6萬人。翁座村的貧困人口由576人降至248人。2013年開始精準扶貧,2016年打響脫貧攻堅戰。“2020,貴州將徹底撕掉絕對貧困標簽!”這是貴州的誓言!

在村里路過,如果恰逢“飯點”,羅國志總是被村民挨戶邀請到家吃飯。“工作得到他們認可,我的心情就像山泉水的那樣甜。”他說,“當我真正融入這個村,看到因為我們的工作使村民幸福感提升了,我也覺得無比幸福。”

兩年來,楊鳳林已經記不清開了多少夜路,走了多少山路。現在全村村民基本都認識他,所負責自然寨的貧困戶,他都能一一叫出名字。提到為村民辦理的修路、建信號塔這些實事,他為此感到滿臉的自豪。“這是我人生最大的榮幸。”

我們試圖用筆記錄下這些最可愛人的一些側面。讓更多的人走近、理解他們,也就走近、理解脫貧攻堅,走近、理解這場與絕對貧困的歷史性較量。(記者:段羨菊、施錢貴)

[責任編輯:楊凡、徐紅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王俊峰:我們奮斗在最好的時代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俊峰 我們奮斗在最好的時代。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俊峰幾天前親赴北京觀禮國慶盛典...[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10-07

甘肅設首個“無人警務室” 24小時辦理民眾高頻業務

圖為民眾排隊在“無人警室”辦理業務。中新網蘭州10月7日電“原本打算請假去換身份證的,現在幾分鐘就辦好,還能送到家里去,真是太方便了...[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10-07

山東信用憑啥上了央媒頭條?

誠信,是山東地域文化的精神內核,在齊魯大地源遠流長,是齊魯風骨中最鮮明的品格。10月4日,新華每日電訊在頭版頭條刊發《山東用信用基石...[詳細]
大眾日報 2019-10-07

阿里黃金周報告:假日消費向境內回流 銀發經濟走俏

中新網杭州10月7日電2019十一黃金周接近尾聲。6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阿里巴巴2019“十一”黃金周消費數據報告》,《報告》顯示,今年國民...[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10-07

報告顯示:中國持續保持亞太地區最大國際游客客源地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記者吳雨)全球支付科技公司萬事達卡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內地持續保持了亞太地區最大國際游客客源地的市場地位...[詳細]
新華網 2019-10-07

尊崇英烈 重溫習近平的“紅色足跡”

[詳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2019-10-07

習近平的“尊老”情

[詳細]
央視網 2019-10-07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