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求是網
2019-10-17 15:53:10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生命河,也是一條桀驁難馴的憂患之河。自古以來,黃河治理就是困擾中華民族的大難題。黃河安瀾、海晏河清,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
01“開封城,城摞城”
位于河南的八朝古都開封,千百年來因黃河潰決而數次被淹。今日的黃河河床,高出開封地面十余米,是名副其實的“懸河”。始建于北宋年間的開封鐵塔,塔高55.88米。900余年來,鐵塔見證了黃河一步步抬升,兩岸堤壩一層層加高的歷程。
從開封“城摞城”遺址,我們也能發現黃河水害的些許蹤跡。
在開封古城地下3米至12米處,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包括3座國都、2座省城和1座中原重鎮,分別是戰國時期魏國大梁城、唐汴州城、五代及北宋東京城、金汴京城、明開封城和清開封城。層層疊壓的6座古城,見證了數千年來黃河水患給黃河流域民眾帶來的深重災難。
02黃河寧,天下平
黃河是世界上最難治理的大河,素來“善淤、善決、善徙”,歷史上曾“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
從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下游共決溢1500多次,改道26次,其中重大改道5次,影響北達天津、侵襲海河水系,南抵江淮、侵襲淮河水系,縱橫25萬平方公里,水患所至,“城郭壞沮,稸積漂流,百姓木棲,千里無廬”。
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在河南蘭陽銅瓦廂(今蘭考東壩頭附近)沖開險工,造成決口,北徙奪大清河由利津入渤海,大體形成了如今黃河的河道。
1938年,國民黨政府在鄭州花園口扒開黃河大堤,致使黃河再次南泛長達8年多,造成上百萬人死亡,千余萬人受災,直到1947年才在花園口堵口,黃河復歸故道。
黃河治理,歷來是安民興邦的大事。歷史上,為了把黃河治好,多少有為君主宵衣旰食,河工百姓舍生忘死,進行了不懈探索。
但長期以來,受生產力水平、社會制度、人為破壞等主客觀條件的制約,黃河屢治屢決的局面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改觀,黃河安瀾的美好愿望一直難以實現。
一部艱辛的治黃史,濃縮出中華民族的苦難史、奮斗史、治國史。
03從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轉變
黃河治理的千古難題歷史性地交到了中國共產黨手中。
1946年,中國共產黨就領導成立了冀魯豫解放區黃河水利委員會,翻開了人民治黃的新篇章。
經過70多年的艱辛探索和不懈斗爭,中國共產黨交出了一份亙古未有的優異的治黃答卷,從根本上改變了黃河暴虐為害的歷史。
歷史上,當洪水流量超過每秒1萬立方米時,黃河下游就要決口泛濫,古時決口相距最久的一次也大約只有30年。
新中國成立以來,盡管先后出現了12次洪峰流量大于每秒1萬立方米的洪水,黃河卻再也沒有決過口,創造了歲歲安瀾的新紀錄。
龍羊峽、劉家峽、小浪底……70多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開展了多次大規模堤防建設,興建了一批重要水利樞紐工程,實現了從被動治理到主動調控并很好利用的重大突破。
從1999年8月至今,黃河已連續20年不斷流,正以全新的生命形態展現在世人面前,為世界江河治理與保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中國范例”。
白洋淀,曾經以大面積蘆葦蕩和千畝連片的荷花淀而聞名,近幾十年卻連續出現干淀現象。2017年,隨著雄安新區在此設立,引黃入冀補淀工程試通水,汩汩黃河水跋涉近500公里奔向白洋淀。
正是黃河水的引入,使得白洋淀的水流動起來,水質明顯好轉,重現了天水相連、葦綠荷紅、水草豐美、魚鳥成群的生態勝景。
黃河歲歲安瀾,這一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終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變成了生動現實!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才能真正實現黃河治理從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轉變,從根本上改變黃河三年兩決口的慘痛狀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