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20年“跑”出來的“國家名片”

來源:齊魯網

作者:

2019-10-21 17:37:10

首發:10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調查·觀察周刊

作者:本報記者蘇曉洲、陽建、程濟安

20年前的1999年9月27日,一列藍白相間、酷似鯊魚的列車,從廣州出發,向深圳飛馳而去——這是我國第一代高速鐵路電力動車組“大白鯊”,也是我國第一列國產時速200公里的商業營運列車。

20年來,從“大白鯊”開始,中國電力動車開啟高速追夢之旅:隨著“藍箭”等電力動車組相繼誕生,開始向高速鐵路時代“起跑”;從“中華之星”到“和諧號”,技術不斷迭代更新;從“中國標準動車組”研發再到“復興號”系列問世,產品譜系不斷擴充;從輪軌到磁懸浮,中國不斷推動世界鐵路技術向更快、更強、更好“追夢”“圓夢”……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全國鐵路運輸發送旅客超過1億人次,高峰期的10月6日,當日鐵路發送旅客超過1500萬人次,這在全世界只有中國做得到。

電力動車,熠熠發光的“流動國家名片”,改變生活、改變中國,走出國門、領跑世界!

 

我國第一列國產時速200公里的商業營運列車——DDJ1型動車組”大白鯊“

從無到有 

每次成功都“流著眼淚慶祝”

株洲,位于內陸腹地湖南,是中國最大的軌道交通研發制造基地所在地,其生產的電力機車全球市場占有率超20%,位居世界第一。

記者的采訪,就從昔日中國動車組“搖籃”、如今的“中國動力谷”——湖南株洲起步,足跡延伸至京津冀、成都、長春等地,從一代代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業者、研制者的講述中,得以一探中國動車組誕生的風雨歷程。

在關于中國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發展的故事中,有個說法流傳很廣:早期某型號電力機車靠從國外帶回一種零部件,才得以解決重大技術瓶頸。

上述說法,在中國先進電力機車研制領域老專家柯以諾、高培慶等人看來純屬天方夜譚。

“一米多長、幾十厘米直徑、一百多斤重的部件,豈能塞在歸國行李中帶回來?”高培慶說,中國發展先進電力機車和動車,主要靠自力更生的創新、艱苦奮斗的實干。

“我們研究電力機車都抱定一個信念:外國人能搞出來,中國人一定能搞出來;外國人搞不出來的,我們中國人也要搞出來!”柯以諾說。

20世紀90年代,基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和當時鐵路交通體系落后的狀況,發展高速鐵路運輸被納入了國家戰略規劃,動車組的研制從那時起步。

1998年6月,原鐵道部在京廣鐵路河南許昌至小商橋段組織高速試驗。在對國產SS8型電力機車進行傳動比、氣動布局等改造之后,中國國產列車第一次在試驗中跑出了240公里的時速。

一位權威專家說,這次試驗采集了上億個實驗數據,為后來的動車組研制積累了一定基礎,也增強了我國研制高速列車的信心。

在國家“九五”計劃中,時速200公里電力動車組被正式立項。

1999年5月,動力集中式動車組“大白鯊”在株洲試制成功,此后在我國第一條準高速鐵路——廣深城際鐵路的上線試驗中跑出了223.2公里的瞬間時速——這是接近當今對“高鐵”定義的速度!而當時,中國鐵路客車運行最高時速普遍不到100公里。

1999年9月27日,“大白鯊”正式在廣深鐵路載客試運營,標志著我國跨入準高速鐵路運輸時代。

“‘大白鯊’下線、出廠、試運營……每個關鍵節點有好消息傳來,我們都是一邊流淚一遍鼓掌慶祝!”在株洲,很多受訪專家回首往事,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伴隨著鐵路市場化改革,我國掀起了研制電力動車組的熱潮。“藍箭”“中原之星”“中華之星”……一批國產電力動車組下線,我國逐步形成自主研制200至300公里時速動車組的能力。

 

動力分散型動車組“中原之星”,曾在鄭州至武昌鐵路線運行。

2001年9月,“中原之星”動力分散式動車組下線,后在鄭州-武昌線投入運營;2001年,動力集中式動車組“中華之星”開始研制,并在2002年11月的沖刺試驗中跑出了321.5公里的時速,中國列車首次邁過時速300公里門檻!

經過一系列科技突破和商業運營,我國電力動車領域技術與產品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朱曉寧、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戴光澤等專家認為,從“大白鯊”“藍箭”等開始,我國動車組經受了從研發制造到運營的“全流程考驗”。

這段前期準備,為之后我國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跨越式發展培養了大量人才、夯實了發展基礎。

 

我國為廣深城際鐵路研制的DJJ1型動力集中型動車組“藍箭”

從有到優

動車創造“改變中國”的奇跡

 

創新從來就不是閉門造車!中國動車組發展進步始終抱著兼收并蓄的開放心態,珍視改革開放帶來的每一個與國外開展技術交流、互學互鑒的機會。

2004年以來,中國動車組沿著“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道路,開始進入速度更快、技術更優的“做大做強”階段。

2008年8月1日,我國第一條設計時速為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營,我國正式邁入“高鐵社會”。

自主創新和開放集成的鏈式反應被觸發。2010年,我國自主研制的CRH380A型動車組在青島下線,運營時速350公里,最高時速可達380公里及以上。

2012年,中國標準動車組啟動研發,并于2016年7月15日,以超過420公里的時速創造了高鐵列車交會速度的世界新紀錄。2017年6月25日,中國標準動車組被正式命名為“復興號”,在京滬高鐵正式雙向首發,旋即京滬線高鐵恢復350公里運行時速……

記者從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了解到,“復興號”整體設計以及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網絡等關鍵技術都是我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中國標準占到84%。這是目前世界上運營時速最快的高鐵列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是中國動車組當之無愧的“王者”。

 

在沖刺試驗中跑出時速321.5公里的動力集中式動車組“中華之星”

從初期引進的CRH1、CRH2、CRH3、CRH5,到后面自主研發的CRH380系列、“復興號”系列,我國已擁有世界上種類最豐富、譜系最完整的動車組,覆蓋時速200公里-350公里各種速度等級。

目前,中國高鐵營業里程居世界第一,自行研制的系列高速動車組已經投入運營11年,全體系安全性、可靠性等得到了充分驗證。以車輛為例,世界上通用的安全標準是高速動車組每運行百萬公里故障不多于2件,中國動車組實現了平均故障率低于每百萬公里0.43件。

“我國已經掌握了高鐵的核心技術,還具備成本低、交付能力強、運行經驗豐富等多重優勢,整體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友梅說。

截至2018年末,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達到2.9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量60%以上。2008年以來,中國高鐵累計運送旅客已超過100億人次。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巨大的“應用場景”又使中國動車具有世界上其他國家都無法比擬的發展環境,技術與市場互動形成的“良性循環”,中國動車不斷向前。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追趕到領跑,以高鐵為代表的中國動車組,憑著自力更生的創新精神、擁抱世界的大視野,顛覆了中國制造的舊形象,演繹了后發超越的“高鐵奇跡”。

高鐵,改變生活;高鐵,改變中國!——這是14億中國人共同的感受。

 

2019年9月18日,中國出口歐盟首列動車組“天狼星號”運抵捷克。

引領未來

“追夢、圓夢”征程永不停步

 

日前,中國首列出口歐盟的動車組“天狼星號”抵達捷克。歐盟對列車質量和可靠性有嚴苛的要求和準入門檻,“天狼星號”的出口,意味著中國動車組受到了全球軌道交通裝備高端市場的認可。

在馬來西亞,中國出口的ETS動車組,跑出176公里的世界米軌鐵路最高時速,猶如在平衡木上“跳舞”;在馬其頓,中國出口的電力動車組,拿到了歐盟鐵路互聯互通技術規范(TSI)認證;在印度尼西亞,11列時速350公里中國高速動車組即將飛馳在雅萬高鐵……

除了走向世界,中國還不斷對動車組的技術、產品、服務進行突破,搶抓綠色、智能新趨勢,以期在未來的世界產業競爭中占得先機。

在經歷了“直流”“交流”后,世界軌道交通車輛牽引技術正在朝3.0版的“永磁”驅動技術發展。國慶前夕,中車株洲電機公司發布了時速400公里高速動車組用TQ-800永磁同步牽引電機,以更高功率密度、更高效率、更低全壽命周期成本,為中國動車組牽引傳動技術轉向“永磁時代”鋪路。

2018年12月,時速160公里的CR200J列車加入了“復興號”家族,以“綠巨人”動車組的品質刷新了中國普速鐵路的高度。

從零下40℃極寒區域的哈牡高鐵,到行經區域最高風速達每秒60米的蘭新高鐵,中國高鐵列車風馳電掣在草原、雪原、高原、荒漠、戈壁……

中國通號集團董事長周志亮說,依托海量案例“大數據”、不斷升級的硬件和軟件,我國不僅能解決高鐵在本國復雜地質、氣候條件和超高運行負荷下的列車控制,還能為世界提供先進軌道交通裝備互聯互通的“中國方案”。

“中國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其影響遠遠超過鐵路行業本身,也帶來了城市發展模式的改變、旅游業的增長以及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促進;廣大民眾現在能夠以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便利、更可靠的方式出行……”世界銀行在今年7月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對中國高鐵“不吝”贊美之詞。

2019年5月23日,我國時速600公里磁懸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從輪軌到磁懸浮,這是中國乃至世界鐵路技術邁向新突破的重要標志!人們有理由相信,在把輪軌技術推進到新高度的“復興號”之后,我們未來將坐上更快、更強、更好的“追夢號”“圓夢號”……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20年來,中國先進軌道交通事業的成就舉世公認,而“鐵路人”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從不停步,他們的奮斗必將引領人類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國為馬來西亞研制的ETS米軌動車組

 

重塑軌道交通未來發展版圖

本報記者史衛燕、蘇曉洲、白田田

高鐵營業里程世界占比超過三分之二,城市地鐵近10年間翻了4倍,世界首條磁浮線投入商業運營;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長的重載鐵路,中低速磁懸浮列車成為城市機場和高鐵站的“擺渡車”,虛擬智軌、智能駕駛列車投入使用……這是中國,軌道上的中國!

這些傲人成就帶來的不僅是人才流、貨物流、信息流的廣泛高速傳輸,也刷新了地域和速度概念,重構了經濟社會發展版圖。軌道,重塑中國;軌道,還將改變世界。

10月18日至20日,中國國際軌道交通和裝備制造產業博覽會于湖南舉行,國內外軌道交通專家聚首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和出口基地。與會者在展示最新軌道交通技術成就的同時,更多是在探討:新技術對軌道交通發展將帶來什么影響?未來軌道交通如何更好地造福人類?

 

中國為馬來西亞研制的SCS動車組

和諧

體系服務滿足民生不同需求

 

馬克思曾說,“為了進行生產,人們便發生一定的聯系和關系;只有在這些社會聯系和社會關系范圍內,才會有他們對自然界的關系,才會有生產。”

交通,正是人們這種社會聯系和社會關系的直接產物。

清晨,菜農張霞坐上7272次綠皮火車,車緩緩行過湖南西部的大山深處,將她和帶著露珠的青菜送到城里的菜市場。

這種行駛速度為數十公里每小時的綠皮火車已經是中國現存不多、最為“落后”的軌道列車,為少數民族、經濟相對落后地區居民短途出行而保留下來,最低票價僅1元。

綠皮火車采用電力機頭,是當年中國最為先進的列車,因此,司機擺脫了需要大夏天在駕駛室燒煤的蒸汽機車、噪音大且污染環境的內燃機車。

白發蒼蒼的中車株洲所專家、資深電力機車專家柯以諾告訴記者,從第一臺電力機車問世到“韶山1型”電力機車正式定型、量產,中國第一代電力機車技術是在全世界對中國實行嚴密封鎖的情況下,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摸索出來的。

不僅如此,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鐵集團深入開展建設扶貧、運輸扶貧和定點扶貧,在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累計完成鐵路基建投資30066億元,占鐵路基建總投資的78.8%

截至2018年底,中國高鐵營業里程達到2.9萬多公里,超過世界高鐵總里程的三分之二,是世界上高鐵里程最長、運輸密度最高、成網運營場景最復雜的國家。

長沙南站工作人員張韜表示:“每天有10萬多人從長沙高鐵站去往全國各地,高鐵承載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希望在關鍵的時候為他們的人生‘加速’。”

在軌道交通運輸裝備領域,我國高速列車技術體系和產業創新鏈已基本形成,高速列車產品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2018年7月1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復興號”動車組首次投入運營,實現中國高速鐵路動車組自主化、標準化和系列化,推動實現動車組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

10月9日晚,大學生韓東帶著可愛的玩偶踏上長沙磁浮列車,不到半小時,這趟車就跨越長沙城區抵達長沙黃花機場,讓他準時接到日思夜想的女朋友。

韓東的幸福源自我國的磁浮交通技術創新和裝備自主化,2016年5月6日,我國首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懸浮商業運營示范線——長沙磁浮快線開通試運營,該線路是世界上最長的中低速磁浮運營線。

無論追求舒適還是享受,無論選擇悠閑還是匆忙,中國的軌道交通都能提供最適合的出行方式。

 

中國為馬其頓研制的動車組

復興

掌握核心技術成就領跑全球

 

當今世界,快速、重載是軌道交通發展的兩大方向,中國在這些領域的探索已居世界前列。

速度,是人類永恒的追求。“懸浮”10毫米“貼地飛行”,設計時速達600公里,這樣的高速磁浮列車讓人憧憬……

這是中國最新下線的設計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其牽引電機由中車株洲電機公司研發制造。這種全新概念的牽引電機如同“無影腿”,不僅能讓列車“浮”起來,還能讓列車飛奔起來。

9月28日,連接7個省區,全長1813.5公里的浩吉鐵路開通運營。這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開通運營里程最長的重載鐵路。

如果說,風馳電掣的高鐵讓中國鐵路進入“高鐵時代”,那么綿延千里的浩吉鐵路,則以一次載貨萬噸的“洪荒之力”,引領中國鐵路進入“新重載時代”。

秋日陽光下,被稱為“鋼鐵長龍上的明珠”的浩吉鐵路洞庭湖大橋銀光閃閃。大橋項目部的總工程師賈衛中眼中滿是驕傲,他告訴記者,大橋創造了世界同類橋梁中多項第一,正是這些創新讓大橋得以在“千層餅”般的濕地環境下穩定矗立。

我國地域寬廣,地形復雜,因此中國的軌道交通發展了極致的技術應對極端的環境。高原鐵路、高寒鐵路等取得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和創新性標志成果,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

“軌道交通特別是地鐵的建造離不開裝備界的‘穿山甲’盾構機,我們的盾構機力道大、速度快、可經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等極限考驗,表現十分突出。”中國鐵建重工首席科學家劉飛香說。

每小時35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高鐵最高運營速度。如此高速度同時實現高穩定、高舒適,是中國高鐵的“看家本領”——縱向穩定性、橫向穩定性、垂向穩定性是衡量高鐵運行穩定性的3個指標,中國高鐵列車這3個指標都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創變

科技革命升級未來“無限可能”

 

很多軌道交通專家告訴記者,隨著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顛覆性新興產業與軌道交通加速深度融合,智能化、高速化、綠色化、大容量、重載、安全舒適、互聯互通,將成為軌道交通系統的未來發展方向,新一代軌道交通系統將進入新的階段。

事實上,中國在智能自主、綠色環保等方面已在不斷探路。

中國首條智能軌道快運系統示范線一期工程已完成基本建設,啟動線路匹配測試和試乘。這款“智軌”列車融合了現代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各自優勢,以膠輪取代鋼輪,無須鋪設有形軌道,而是采用了中車株洲所自主研發的“虛擬軌道跟隨控制”技術。

它以車載傳感器識別路面虛擬軌道,通過中央控制單元的指令,調整列車牽引、制動、轉向的準確性,精準控制列車行駛在既定虛擬軌道上。

懸掛在空中適宜于游客觀光的單軌車、能跨過山丘、湖泊等復雜地形的跨坐式軌道車,為城市地面道路資源共享路權而推出的智能電力100%低地板有軌電車……

在中國通號長沙產業園,記者看到了在科幻片中才能見到的場景。據介紹,這三款車型均可以在智慧城市的大數據管控下進行綜合營運,通過手機終端與城市實時咨詢、站臺信號進行互動,并將智能出行的車載信息系統與城市總體大數據交匯交互。

專家表示,軌道交通的未來已來。隨著5G時代的到來,高可靠與低時延、大規模機器類通信等5G通信所具備的能力,將解決軌道交通目前所面臨的系統復雜、節點分散、運維人員缺乏等挑戰,廣泛運用于與運維相關的大規模物聯網業務、全自動駕駛自動化業務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性的場景,為軌道交通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責任編輯:楊凡、費燕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成色足 潛力大 韌勁強

[詳細]
經濟日報 2019-10-21

總書記關心的百姓身邊事丨一個貧困山村的振興新動能

黑龍江省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的“蝶變”,正是我國12.8萬個貧困村脫貧攻堅的縮影。寒冬里,毛志江領著村民洗辣椒、炒辣椒、做辣椒醬……...[詳細]
新華社 2019-10-21

共和國榮光丨樊錦詩:“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為敦煌努力”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共和國榮光)樊錦詩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為敦煌努力”。獲得“文物保護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后,81歲的樊...[詳細]
新華網 2019-10-21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 維持法定結婚年齡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21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草案三審稿對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增加了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的條款。...[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19-10-21

北京去年新增機構約20.4萬個 高技術產業機構占比過半

2018年新增機構數量行政區分布圖。其中,文化用品設備生產銷售及其他輔助服務機構量占比最高,為43%,其次是文化藝術服務業32%,這兩類別對...[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10-21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