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江蘇網
2019-11-27 12:19:11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2年全國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以此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到2035年全國高標準農田保有量進一步提高。
《意見》全面系統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政策要求,是統領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頂層制度設計,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管理制度體系建設發揮了立柱架梁、奠定基石的重要作用,對構建集中統一高效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新體制,凝聚各方力量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構建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新體制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之舉。建設管理新體制,關鍵是要形成國家、省、市、縣四級農田建設規劃體系,集中力量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高標準農田。從規劃標準到建設標準,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依據自然資源稟賦和國土空間、水資源利用等規劃,根據各地農業生產特征,科學確定高標準農田建設布局、標準和內容,推進田水林路電綜合配套;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強化用途管控,實行最嚴格的保護措施。在制度和規劃上先行一步,才能在今后的建設中走穩每一步。
發揮科技力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一招。為糧食安全插上科技的翅膀,需在質量安全、加工裝備、營養健康等領域“深耕細作”。其中,良種創新是上游,要走培育新品種提高糧食單產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就是從讓科技和創新兩條腿走路。選取一批土壤鹽堿化、酸化、退化和工程性缺水等區域,針對農業生產存在的主要障礙因素,采取專項工程措施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綠色農田建設示范,推動耕地質量保護提升、生態涵養等,提升農田生態功能,以科技賦能建設高標準農田,才能讓現代農田高質量“出產”。
健全高標準農田建設管護機制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一環。高標準農田建設公益性強、受益面廣、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必須依靠政府的有效組織和推動。對此,農業農村部已推動從中央預算源頭上對原有農田建設項目和資金全部進行整合,設立農田建設專項。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激勵實施辦法(試行)》。2019年,中央安排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859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安排農田建設補助資金694億元。今年10月,中央財政已提前下達2020年農田建設補助資金預算616億元。財政上的支持,政策上的支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走出了穩穩的步伐。
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許多昔日的“望天田”“斗笠田”“冷漿田”變成了阡陌縱橫的“萬畝田”“噸糧田”“高產田”。據中國科學院評估,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節水節電率可達24.3%和30.8%,化肥農藥的施用量可減少13.8%和19.1%,在降低投入的同時,減少了面源污染。
到2022年,全國建成高標準農田10億畝,以此可以穩定保障糧食產能在1萬億斤以上,約占我國糧食總產量的80%,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將起到基礎支撐作用。以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筑牢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我們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甄婉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