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9-12-08 16:37:12
新華社銀川12月8日電(記者艾福梅、羅毓)在一方紅墻黃瓦風格的皮影戲舞臺上,粉色小豬和黑色小鳥正在游戲,繞到被燈光照得通透的白色幕布后面,一名老師正帶著四名小朋友靈活地操縱著塑料紙做的小動物,同時配合手部動作為角色配音。這是寧夏固原市隆德縣第四幼兒園大一班孩子在表演皮影繪本劇。
近年來,只關注幼兒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忽視其感性經驗積累的“小學化”教學在寧夏日漸消失,讓幼兒“玩中學、學中玩”已成為主流教學理念。
寧夏于去年印發《推進幼兒園創新素養教育指導意見》,要求遵循幼兒成長規律,因地制宜地構建適應當地幼兒創新素養教育的模式。“我們鼓勵各幼兒園開展特色教育,定期考核監督,同時做家長的思想工作,通過理論和案例告知在幼兒園進行小學化教學的壞處,打消家長的顧慮。”隆德縣教育體育局學前教育干事張銀喜說。
隨著“去小學化”理念的普及以及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的成功,家長的思維也在發生轉變。32歲的梁明是一名公務員,他的兒子梁梓縈今年3歲,在隆德縣第四幼兒園上小班。“我非常認同這種特色教學,孩子入園以后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愛思考、愛發問了,這些對將來上小學都有幫助,沒必要現階段灌輸知識。”他說。
隆德縣第四幼兒園還將當地另一項民間藝術叭喇鞭改編成幼兒的戶外活動課,孩子們每天都會在操場玩耍十分鐘。幼兒園園長石綠葉說,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將其創造性地改編為幼兒課程,以達到“去小學化”目的,正是他們幼兒園的辦園特色。
在寧夏,隆德縣第四幼兒園的實踐并非孤例。銀川市第七幼兒園的特色是傳統民俗文化游園活動,太極拳、中華武術操、竹竿舞、踩高蹺、五子棋等民俗游戲能讓幼兒充分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在固原市原州區第一幼兒園,老師們則將圍棋、青花瓷制作、京劇等傳統文化融入教學,甚至還將其編寫成園本教材。“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創新思維得到開發,對傳統藝術的興趣也會得到初步培養。”幼兒園園長郭小改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