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19-12-20 10:57:12
一體整治破頑癥 三地共享河湖清
——江蘇吳江跨省協同治水記
光明日報記者 蘇 雁
初冬的太浦河上,往來船只川流不息。這條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從東太湖一路流經江浙滬3省市15個鄉鎮,直達黃浦江。它不僅承擔著排泄太湖洪水的重任,也是流域向下游地區供水的骨干河道。
站在江蘇吳江高新區汾湖灣村太浦河北側眺望,河面格外開闊,河對岸是浙江嘉善湖濱村。聯合河長制政策實施一年多來,不僅讓太浦河水質明顯好轉,也讓之前“鬧著別扭”的兩地人如今親如“一家人”。在汾湖灣村所在的太浦河北側,沿線的散亂污企業已于今年4月全部完成整治和拆除,大型推土機正在平整土地,太浦河兩岸將重現秀美田園風光。
“長三角地區要可持續地一體化發展,就必須保住這一方水土,生態環境保護迫在眉睫。”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決策咨詢專家陳雯說,近年來,江蘇吳江等長三角地區政府直面問題、破解矛盾,促進跨界水環境協同治理,成為我國跨行政區域水環境協同共治的典范。
11月1日,長三角生態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全面啟動,上海青浦、浙江嘉善和江蘇吳江全域納入示范區。時隔一個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指出,要推動跨界水體環境治理,健全區域環境治理聯動機制。示范區建設啟動與綱要的出臺,為三地進一步打破行政壁壘、深化水生態環境跨界聯防聯治提供了契機,將引領示范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零點行動”破冰跨界協同治水
今年3月6日,蘇州市吳江區委副書記、區長李銘與嘉興市秀洲區委副書記、區長吳燕,攜兩地相關部門負責人登上了同一艘巡河船,開啟兩地新一年首輪聯合巡河。他們從秀洲王江涇海事所出發,至盛澤盛溪河泵站上岸,沿途巡查了交界河道蘇州塘、清溪河(麻溪港)的水葫蘆打撈及河段清淤情況。
站在船頭,遠望一灣清水、兩岸新綠,兩地人員不禁暢談起近些年來攜手治水的點點滴滴,同時就當前界河治理存在的難點及接下來的深化合作進行溝通交流,共謀區域一體化治水新藍圖。
然而,18年前兩地也曾為了水污染劍拔弩張。
在吳江盛澤鎮清溪河烏金浜攔污打撈點,宣傳欄展示了江浙邊界水環境治理的歷史沿革。浙江嘉興民間自發組織的“零點行動”,成為江浙跨省協同治水的“觸發點”。
清溪河是蘇州吳江區盛澤鎮與嘉興秀洲區王江涇鎮的界河。盛澤鎮圣塘村黨支部書記張曉峰回憶,2001年11月22日凌晨,嘉興北部漁民在麻溪港(浙江地界稱麻溪港,江蘇地界稱清溪河)最窄的河道筑壩攔污斷水。事發時,張曉峰正在盛澤的一家企業擔任管理工作,他告訴記者,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蘇州吳江區盛澤鎮紡織業發達,但與之配套的污水處理、管網等環境基礎設施滯后,未經處理或處理未達標的印染廢水直接排入流向嘉興市的河道,致使臨界的王江涇鎮北部水域水環境受到污染,嘉興漁業及漁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零點行動’讓雙方都意識到,堵不是辦法,只是解解怨氣而已。怎么辦?只有樹立協同治水的理念,不推諉不扯皮,以整個流域為單位加強管控。”吳江區水務局副局長、河長辦副主任王舟告訴記者。
2002年年初,蘇州市和嘉興市政府首次召開邊界水污染聯席會議,兩地共同設立了由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聯合辦公小組,負責應急處理和快速反應。同時,吳江區和秀洲區之間建立了行政監察、信息披露和協商機制,對邊界水質改善和預防跨界水污染產生明顯效果。
10年后的2012年6月13日,吳江區和秀洲區正式啟動邊界環境聯合交叉執法,在清溪河兩岸各深入5公里,巡查企業工業污水排放,這是水污染治理的源頭。吳江區水務局工作人員沈建偉告訴記者,就在今年,他和同事對臨界企業進行排污檢查,不知不覺走到了鄰省地界,明知是吳江的執法人員,嘉興的企業卻十分配合檢查。“可見,執行了6年多的邊界環境交叉執法已經深入人心。”王舟說。
2018年,吳江區和秀洲區共同出資1億元,清淤土方100萬立方米,疏浚10.5公里。“沉積了40年的淤泥,幾個月就清除了,效率這么高關鍵靠兩地的攜手合作。”張曉峰感嘆。
首創省際交界河湖聯合河長制
吳江區地處江蘇省最南端,江浙滬兩省一市交界地帶,與上海、浙江有交界河道41條,交界湖泊10多個,其中包括元蕩、太浦河等長三角綠色發展一體化示范區內的重點河湖。
眾所周知,省際交界區域治水存在諸多難題,如執法困難、管理區域責任不清等。從確立水環境跨界聯防聯治到在全國首創聯合河長制,吳江與周邊地區跨界協同治水已經走過了16個年頭。
2018年11月26日,“長三角區域(秀洲-吳江)一體化治水機制再深化推進儀式”上,58名互聘聯合河長走馬上任,標志著長三角省際交界河湖聯合河長制正式啟動。就在這一天,張曉峰有了一個新頭銜——吳江秀洲交界河湖聯合河長,職責是與秀洲方面的聯合河長共同巡河、治河、護河,落實河湖長制各項任務要求。
近日,張曉峰撥通了秀洲區王江涇鎮“四位一體”辦公室副主任孫琪的電話,邀請他一道前往省際交界河道清溪河(麻溪港)開展巡河工作。當天,兩人一路搭乘快艇,仔細查看了沿線的河道保潔情況,并探討交流近期發現的相關水環境問題。巡河臨近尾聲,孫琪高興地對張曉峰說:“現在,河上基本聞不到異味,水也清爽了不少,整體水質應該已經達到Ⅲ類,我們的努力是值得的。”
因為界河治理,張曉峰和孫琪有了共同的奮斗目標,“秀洲—吳江交界河湖聯合河長”的職責使命成了他們之間最緊密的紐帶。
除秀洲外,近年來,吳江還主動與同樣交界的浙江桐鄉、南潯、嘉善以及上海青浦等地對接,積極構建“江浙滬跨區域治水聯盟”,推動51條交界河湖建立聯合河長制度。聯合河長制模式可以概括為河長聯合巡河、水質聯合監測、執法聯合會商、河湖聯合保潔、河湖聯合治理等五大機制。
沈曉華是汾湖灣村黨支部書記,也是吳江和嘉善兩地聯合發文互聘的一名村級河長。“聯合河長制實施以前,我們和河對岸各不相干。看到河面上漂浮的水葫蘆,心想,等風向一變,就吹到對方地盤了。聯合河長制實施以后,由于溝通交流頻繁,兩地人像走親戚一樣,關系越來越親密。”沈曉華告訴記者。雙方不僅在水生態治理上同心協力,更組建了吳根越角黨建生態圈,江浙滬三地6鎮18個村加入聯盟。生態圈形成了一個清單,包括黨建、民生服務、社會綜合治理、農村示范點建設、文化走親以及古鎮資源交流等。如今,吳根越角黨建生態圈成為汾湖高新區的黨建品牌,反過來促使水環境跨界治理協同性更強。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河護河新格局
河湖長制體系下的官方河長們合作火熱,作為補充力量的民間河長們也擦出了火花。今年3月29日,由吳江團區委、吳江區河長辦、青浦團區委、嘉善團縣委聯合發起的長三角·青春合伙人“河小青”志愿聯盟在汾湖成立。
按照實施設想,“河小青”志愿聯盟立足構建跨省跨區域太浦河護水志愿聯盟一體化形式,將在太浦河河道治理、環境保護、文化傳承等方面,引導各地青年積極投身護水志愿服務行動,加快推動一體化治水進程。
今年28歲的周方慧是黎里鎮的一名大學生村官,同時也是“河小青”的一員,她所在的汾湖灣村與嘉善縣陶莊鎮湖濱村僅隔了一條太浦河的支流——蘆墟塘。“河小青”志愿聯盟成立后,周方慧便帶領汾湖灣村護河志愿者與湖濱村護河志愿者進行了聯系對接,兩方力量很快擰成一股繩,對蘆墟塘開展了多次聯合巡查、治理行動,促進上下游一線貫通,共享碧水清流。
在吳江區河長辦專職副主任馬旭榮看來,從個人到團隊,從群眾到委員、代表,民間河長特有的廣泛性、自主性、靈活性,將為一體化治水創造更多新的合作模式。同時,隨著區域與區域間官方河長、民間河長的強強聯合,治水一體化將更加深入人心。
吳江區委書記王慶華表示,吳江要積極探索聯保共治,全面落實與青浦、嘉善簽訂的系列生態環境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建立統一生態環境標準、統一環境監測監控體系、統一環境監管執法“三統一”制度,探索跨區域生態補償、污染損害賠償等協調機制。
來自吳江區水務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今,太浦河水質連續穩定達到三類水標準。吳江區委區政府提出,力爭到2022年,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100%,跨界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全力打造“水鄉客廳”和“最美太湖岸線”。
以一體化治水為切入點,示范區建設正進入全方位、全領域深度合作階段,一個生態聯合治理、產業協同發展、經濟共同騰飛、百姓幸福宜居的生態綠色區域正在長三角展現嶄新模樣。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20日 10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