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9-12-22 11:17:12
新華社天津12月22日電(記者周潤健)22日12時19分迎來“冬至”。我國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過新年是相差無幾的。那么,“冬至大如年”這種說法有何依據?古往今來又有何習俗?民俗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3000年前,周公姬旦以“土圭法”測得“日影”最長和最短的日子,即現在的冬至日和夏至日,并將“日影”最長的一天作為新一年的開始。因此在周秦時代,以農歷十一月為正月,到了冬至才過新年,以每年冬至為一年的元旦。“從這個意義上說,冬至就是曾經的年,或冬至‘曾經就是年’了。”羅澍偉說。
羅澍偉進一步介紹說,從漢代開始,以正月為歲首,正式將正月和冬至分開,冬至由此成為“冬節”“至節”,官府也有一套隆重的祝賀儀式,叫“賀冬”。《漢書》中記載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意思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陰極之至,陽氣始生,陰氣盛極而衰,而陽氣漸長,此后白天一天比一天長,是個吉日,應該慶賀。
到了宋代,冬至被定為“法定節日”,例行放假。宋代童謠說:“冬至大似年,家家吃湯圓。老師不放假,學生不把錢。”這一天最重要的民俗活動是“拜冬”。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說:“朝廷大朝會,慶祝排當,并如元正儀,而都人最重一陽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五鼓已填擁雜遝于九街。婦人小兒,服飾華炫,往來如云……三日之內,店肆皆罷市,垂簾飲博,謂之‘做節’。”
明清時代,冬至依舊長盛不衰,民間有“肥冬瘦年”之說。皇帝要在冬至這天舉行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帝京景物略》就記載了人們慶祝冬至時的盛況:“百官賀冬畢,吉服三日,具紅箋互拜,朱衣交于衢,一如元旦。”可見,古人對冬至節的重視程度與元旦相差無幾。
羅澍偉表示,時至今日,有些地方還流傳著“冬至大似年,先生不放不給錢;冬至大似節,東家不放不肯歇。”的諺語。冬至這一天,我國北方地區有吃餛飩、吃餃子的習俗,南方地區則有吃湯圓、吃冬至米團和吃冬至長線面的習慣。有的地區還要在冬至當天祭天、祭祖和掃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