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19-12-29 04:12:12
在追夢航天的路上豪邁前行
——長征五號遙三成功發射在國內外引起熱烈反響
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后,垂直轉運至發射區。新華社發
時隔908天,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胖五”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歸來。12月27日晚間,當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從2017年7月2日長征五號遙二失利,到2019年12月27日長征五號遙三成功,這908個日夜里,科技工作者的堅守和追求,以及背后的科學精神,讓人感動。
此次長征五號的成功發射,意味著我國具備發射更重的航天器,或將航天器送向更遠的深空的能力,為將來的探月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測、載人航天等提供了前提保障。消息發布后,在國內外引起熱烈反響。
面對失利的堅守值得更多人學習
作為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經過10余年研制而成,先后于2016年11月3日和2017年7月2日實施了兩次發射。其中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第二次發射的遙二火箭因發動機故障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失利后,研制團隊負重前行:200多項關鍵技術突破,1.5萬余秒關鍵技術試驗,2萬多次地面試驗……終于迎來長征五號的“重生”。
“在908天里,整個火箭系統重新歸零,并走向成功,這條路非常艱難曲折。”曾任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的梁小虹,盡管已從航天崗位上退休,但在長征五號第三次發射的那個晚上仍然夜不能寐。作為一名在航天系統工作了多年的老航天人,他“理解這個隊伍908天所作出的奉獻和犧牲”。這次發射,不僅關系著該型火箭,更關系著中國航天未來幾乎所有的重大工程。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測量雷達總指揮孫建英在文昌現場見證了長征五號的“重生”。他告訴記者,當目睹“胖五”在人群的歡呼中順利升空,一股暖流奪眶而出,思緒回到了兩年多前那次失利,“沒有一個型號不是克服了無數困難,最后才破繭而出。我為本次長征五號成功發射感到驕傲”。
來自未來宇航科技研究院的雷磊,看到長征五號遙三火箭發射升空,感受到的是“非常的幸福、震撼和振奮,力量感爆棚”。他說,作為大推力火箭,“胖五”個頭越大,責任越重。
“對于長征五號的第3次飛行,我的感想可以用欣慰和期盼來概括。”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表示。他還用了三個成語來形容此次長征五號的成功歸來:不負眾望,不辱使命,如愿以償。
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認為,908天的堅守,體現的是中國航天人科學、嚴謹、專業的工作作風,“用一種科學的、專業的精神態度對待問題,對待失利以后的歸零”。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認為,此次長征五號的成功發射,再一次驗證了中國航天人的拼搏精神,是航天精神在新時代的一個杰出表現。
這種面對失利的堅守和科學精神,這種拼搏的航天精神,值得更多人學習,將讓更多人受益。“長征五號成功發射,更加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學子勤奮鉆研,踏實工作,勇攀科學的高峰。”參與海南文昌發射場導流槽工程研制工作的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教授姜毅向記者表示。
中國航天“哪一步都不能松氣”
火箭是航天的基礎保障,衛星、空間站、航天員等都需要借助火箭進入太空。作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領頭羊,此次長征五號成功發射也引起了國外媒體的高度關注。國外媒體紛紛認為,此次發射順利完成,對中國推進雄心勃勃的航天計劃具有重大意義。
美國《國家評論》雜志認為,在經歷一系列挫折之后,中國掀開雄心勃勃太空計劃的新篇章;成功發射長征五號火箭標志著中國今年的第34次太空發射的成功,中國成為今年實現太空發射最多的國家。俄羅斯塔斯社在其刊發的《中國發射最大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中指出,中國正在積極推進實現國家宇宙空間發展計劃,開發氣象、電信和導航衛星以及月球探測技術。
這些來自國外的肯定和稱贊,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和付出。“航天強國的標志之一,首先是進入空間的能力,這就要求火箭的型號系列非常完備,運載能力要足夠,還要實現無毒化、環保型,盡可能地廉價,趨勢之一就是重復使用。所有這些,我們正在積累、準備。”龍樂豪說。
龍樂豪回憶自己剛參加工作時我國運載火箭的研制水平。當年搞一型火箭,從立項到發射成功,需要好幾年甚至十來年;每年的發射次數也就一次左右,甚至兩年發射一次,現在一年都是二三十次。“這說明我們的設計、制造、管理、運營的能力效率都相當高。”龍樂豪說,“中國的航天完全是靠自力更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國內舞臺走上世界舞臺。”
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迎來快速發展。“作為商業航天產業的參與者,我們感到投身其中充滿自豪感和想象空間,也愿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國家航天事業做好服務。”雷磊說。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材料技術領域首席專家裴雨辰表示,追夢的歷程歷經坎坷,也不會一帆風順,我們需要繼續秉承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向著宇宙深處,豪邁前行。
正如龍樂豪所說,在建設航天強國的路上,“每一步都是新起點,因為后面的考驗還有很多”,“哪一步都不能松氣”。
(本報記者 陳海波、張蕾、韓顯陽、湯先營、張亞雄、周世祥、盧重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