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0-01-03 17:22:01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3日訊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3日訊 當人們提到千島湖,眼前浮現出的必然是千島競秀、碧波萬頃的美景。很多人并不知道,千島湖本名叫新安江水庫。60多年前,伴隨這座大型水庫的修建,還誕生了一座在新中國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程。這就是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制設備、自主建設的大型水力發電站——新安江水電站。
時間回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隨著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長三角地區特別是上海等大城市電力供需矛盾日趨突出,急需建設區域性的發電基地。經過反復勘查,錢塘江水系上游段的新安江引起有關部門重視。1956年6月20日,國家決定,用五年時間在新安江上建設一座大型水電站。
1957年4月,數萬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匯聚到新安江畔,投入到浙西峽谷間的宏大工程中。然而,在技術、物資都相當匱乏的情況下,中國人能否以自己的設計、施工力量來完成這座大型電站?現實考驗著每一位建設者。
新安江水電站發電廠原副廠長項傳發回憶說,“房子沒得住怎么辦?就是搭草棚。特別南方的氣候,這也是靠江很潮濕,有的鞋子上時間長了,小蘑菇也長出來了。”
在建設者眼中,生活上的困難不值一提,水電站的結構設計是他們首先要解決的難題。根據抵抗水頭壓力的機制不同,水電站大壩可分為重力壩、連拱壩與支墩壩。但細分起來,每種形式都有各自的不足。制約設計方案的還有另一個難題,那就是物資材料的匱乏。當時剛解放不久,水泥、鋼筋都很緊張。
怎樣才能在確保工程安全和施工進度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材料消耗?設計者經過不斷勘測、演算,創造性地提出建設寬縫重力壩的方案。這個設計要在大壩內部建設20道寬縫,電站則疊建在9個泄洪孔下方。
1957年4月1日,新安江水電站主體工程正式開工建設。盡管缺衣少食、風餐露宿,但建設者們懷揣翻身做主人的豪情,喊出了“叫高山低頭,令河水讓路”的誓言,用智慧和汗水解決建設中的各種難題。
在新安江畔的工程建設熱火朝天進行的時候,遙遠的冰城哈爾濱,水力發電機組的研發也進入攻堅階段。1959年,哈爾濱電機廠干部職工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制造出我國第一臺7.2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
1959年4月9日,周恩來總理專程視察新安江水電站建設工程。看完即將完工的大壩后,他欣然題詞:“為我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和自制設備的大型水力發電站的勝利建設而歡呼!”9月,新安江水電站正式攔壩蓄水。
1960年4月22日,伴隨著巨大的轟鳴,新安江水電站第一臺7.25萬千瓦水輪機組投產發電,比原計劃提前一年零八個月。1965年,水電站工程全面竣工,裝機容量66.25萬千瓦。這座我國第一座自己設計、自制設備和自行施工的大型水力發電站橫空出世,不僅彌補了華東地區的能源缺口,更激發起億萬同胞建設國家的豪情。
以新安江水電站為起點,幾十年來,中國陸續建成一批世界級大型水電工程,實現了從“跟跑者”到“引領者”的偉大飛躍。新時代的能源發展正為國家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前行動力。
閃電新聞記者 龐全 張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