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0-01-16 08:58:01
大國底氣從“核”來
——中國核工業創建六十五周年綜述
1955年1月15日,黨中央作出了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中國核工業就此發軔。從這一天開始,中國邁出了走向新興核大國至關重要的第一步,揭開了我國核工業發展的歷史篇章。
2020年1月15日,核工業創建65周年之際,記者從中核集團在京舉行的“紀念核工業創建65周年”媒體見面會上獲悉:從“兩彈一艇”到“華龍一號”,65年來我國核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一系列自主重大跨越,構筑了完整的核工業體系,為世界清潔能源的發展提供中國方案,正向世界核工業強國邁進。
“兩彈一艇”鑄就新中國之盾
中國核工業,始終與祖國命運緊緊相連,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歷史不會忘記: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作出發展中國原子能工業的戰略決策。
歷史不會忘記:國際形勢風云突變,蘇聯政府撕毀了所有協定,撤走了專家,企圖把中國核工業扼殺在搖籃里。黨中央作出決策:自己動手,從頭摸起,準備用8年時間搞出原子彈。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
歷史不會忘記:1967年6月,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3個月,中國用了2年8個月。西方科學家評論:中國閃電般的進步,神話般不可思議。
歷史不會忘記:1970年12月26日,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艇上零部件有4.6萬個,需要的材料多達1300多種,沒有用一顆外國螺絲釘。
65年來,我們獨立自主研制成功了原子彈、氫彈、核潛艇,支撐起了中華民族自立的脊梁,鑄就了共和國堅強的核盾牌。
開啟和平利用原子能時代
1970年2月8日,周恩來總理指出:“二機部不能光是個爆炸部,還要發展核電。”新的號令發出,新的方向確立,從那時起,中國人開啟了和平利用原子能時代。
1991年12月,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秦山30萬千瓦核電站并網成功,結束了大陸無核電的歷史。
1995年,秦山核電二期工程拉開帷幕,自行設計建造4臺60萬千瓦的壓水堆核電機組。2002年陸續投入商業運行。
2008年,秦山核電站擴建工程方家山核電站動工,建造兩臺百萬千瓦級的國產化壓水堆機組。2014年,1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2015年1月,2號機組并網發電。
2015年,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實現并網發電。
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大陸地區在運核電機組47臺,保持安全穩定運行,裝機容量全球第三;在建核電機組11臺,在建核電規模世界第一。在反應堆研發、核電站設計、設備制造、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部分領域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核能已成為我國能源多元化供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調整能源結構、建設美麗中國作出了積極貢獻。
65年來,中國從未發生二級及以上核安全事件,核材料保持“一克不丟、一件不少”的安全紀錄,在工業安全中保持著領先的地位,其經驗和成果也為世界核工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自主創新成就大國重器
創新是核工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65年來,中國建立了核基礎研究以及鈾地質勘探、鈾礦采冶、鈾純化轉化、鈾濃縮、元件制造、核反應堆設計、后處理等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躋身世界前列。
65年來,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中國組建了一批國家基礎研究實驗基地、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為核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并在核物理、等離子與激光技術、核化學、核探測技術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突破。
65年來,經過幾代核工業人的不懈探索,中國核技術研發體系逐步完善,研發實力顯著增強,在核電、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等領域取得了一批科技創新成果:自主研發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反應堆“玲龍一號”、泳池式低溫供熱堆“燕龍”等多種堆型,具備了四代核電技術高溫氣冷堆和快堆的研發能力;“CO2+O2”原地浸出采鈾工藝實現工業化應用,新一代鈾濃縮離心機大型商用示范工程全面建成,大型先進商用壓水堆CF3燃料組件實現批量化,首座鉛鉍零功率反應堆啟明星Ⅲ號首次臨界,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將投入運行,自主研制伽馬刀“中國芯”打破國外壟斷……
“走出去”,中國核電已經準備好了
據了解,全世界有超過70個國家已經和正在計劃發展核電,到2030年計劃新建機組將超過200臺。按照目前在國際上已經出口的核電機組來看,每一臺核電機組可直接帶動的產值大概在300億人民幣左右,相當于30萬輛汽車的出口價值。
“走出去”,中國核電已經準備好了:
中國擁有了自己的核電品牌——“華龍一號”,其研發建設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之后,又一個具有獨立自主的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
我國是世界上第8個核電技術出口國,自1989年開拓海外市場以來,通過出口積累了大量海外工程管理經驗;
我國的核燃料產業已形成產業體系,發展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備完整核燃料循環體系的國家之一;
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30多年沒有間斷過核電工程建設的國家,具備核電連續建設的經驗,擁有同時建造40余臺核電機組的能力。
中核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余劍鋒介紹,中核集團正在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向全世界展現自身的核工業全產業鏈實力,目前與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經貿關系,正在商談核電及鈾資源、核燃料、核技術應用等核工業全產業鏈合作。如今,中俄最大核能合作項目已進入全面實施新階段:田灣核電7、8號機組和徐大堡核電3、4號機組完成全部商務合同簽署;收購納米比亞羅辛鈾礦,躋身全球前五大天然鈾供應商;組建的國際聯合體,成功中標國際熱核聚變ITER項目核心安裝工程,將為“人造太陽”安裝“心臟”;與俄羅斯以及歐洲多個國家深化核能合作,打開了多元化高水平開放合作的新局面。
(本報北京1月15日電 本報記者 袁于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